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回 巧舌如簧忘恩负义,自作聪明笑话一场 (第16/17页)
起事的老臣挨个收拾干净,赐死的赐死,告老的告老,只留下一群俯首帖耳、惟命是从的忠臣。 儿子们渐渐长大,开始蠢蠢欲动。 他养蛊般纵容他们争斗,就算哪个死于非命,心中也泛不起什么波澜,直到其中最出挑的三个威胁到了他的皇位,这才悍然出手,圈禁了其中两个,逼死另外一个。 一切都很圆满,只除了他日渐严重的头痛病。 或许是思虑过重,渐渐的,能睡一个时辰都称得上奢侈,睡着之后又总是做同一个梦。 梦里,他不耐烦地掀开红彤彤的盖头,看见鲜活的美人儿羞羞怯怯地对他微笑。 许是大限将至,他不如以前那般偏激苛刻,偶尔也会生出种类似后悔的情绪—— 如果当年行事缓和一点,留谢知方一条性命,他和她是不是不至于走到天人永隔的境地? 可是,谁教她不肯听他的话呢? 若是她那一日好好在殿里待着,相信他编织出的谎言,便可和他一起搬进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里,享受万民的膜拜和敬爱。 这样不是很好吗? 季温瑜捏着被他摩挲得油润水滑的碧玉簪——这是她死后,从她鬓间拔下来的。 也是唯一的念想。 回首他这一生,大起大落,险象迭起,无数次与死亡擦肩而过,登基之后殚精竭力,爱民如子,又御驾亲征,驱虏平蛮,使四海竞相归服,称得上是一位千古帝王。 若说这轰轰烈烈的几十年有什么遗憾的话,大抵就是她了。 身边的美人长着和谢知真相似的容貌,是他派人在民间寻了许久才找到的。 她将苦药递到他唇边,低声道:“陛下,该进药了。” 季温瑜闭上双目,道:“不喝了,没甚么用。来人,拟旨。” 他拟下一道遗旨,指定了太子人选,那是众位儿子中,唯一继承了他瞳色的孩子。 他使人紧锣密鼓地修建皇陵,将谢知真的棺木搬进陵寝之中,下旨待他死后,和她合葬在一处。 在闹哄哄的哭喊声中,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再睁开眼时,他惊讶地发现,自己回到了少年时。 他穿着夜行衣,以黑布蒙面,身后传来喊打喊杀之声,几乎一瞬间便想起,这是他十七岁那年,为了博得父皇的喜欢,白龙鱼服来到江南调查行贿大案、被人追杀时的遭遇。 来不及处理狂喜的情绪,他循着记忆跃入冰冷的河水,奋力游向不远处的船只。 在他印象里,救了他的是一条简陋的渔船,眼前却出现偏差,客船犹如庞然大物,好不气派。 腰腹受了重伤,疼痛难忍,季温瑜顾不得那许多,抓住绳子爬到甲板之上,跌在一位女子面前。 他张口安抚对方:“姑娘莫怕,我不是歹人……”抬起头时,却看到一张熟悉到了极点的容颜。 她比成亲时还要美丽几分,肌肤吹弹可破,身材纤秾有度,美目里盛着惊惧和暌违已久的鲜活。 季温瑜忽然想笑。 他果真是天命之人,上天不但给了他再活几十年的机会,更将谢知真送到他面前,让他填补前世的遗憾。 这一次,他或许可以手段圆融一些,哄她死心塌地爱上他。 ———————— 【注】这句话改编自张爱玲的,特此说明。 ———————— 累死我了,一滴都没有了…… 番外结束,明天继续正文。 然后,多给点珠珠可以嘛~马上就要满五颗星了,谢谢大家~ 第七十四回易涨易退山溪水,知人知面难知心 谢知真不是三岁孩童,自然不会轻易相信他的话。 她又往后退了两步,注意到季温瑜非同常人的瞳色,问道:“你到底是甚么人?他们为何要追杀你?” 季温瑜近乎贪婪地看着她精致的脸,随口扯谎道:“在下姓温,单名一个瑜字,随父亲南北买卖经商,经过此地时,遭山匪劫掠,父亲命丧匪寇之手,家仆护卫也尽数折在里面,只有我一人逃了出来……” 之所以不亮出皇子身份,是害怕吓着她。 小官之女,没有什么见识,若是知道他是皇室贵胄,必会对他敬而远之,与他亲近她的念头相悖。 “那你为何穿着夜行衣?”谢知真面上的疑色更重。 季温瑜见惯了谢知真逆来顺受的样子,没想到出嫁前的她如此不好糊弄,语气微顿,忍着疼痛将谎话编圆:“他们因我瞳色特殊,便留下我一条活口,说是要偷渡到远洋,卖个好价钱。我趁夜深人静时打晕了看守,换上他的衣服,这才侥幸逃脱。” 他捂着腰,唱起苦肉计:“还请姑娘救我一命,他日必将涌泉相报。” 他打的好主意,趁着谢知真年少无知,心地又纯善,借伤留在船上,两个人朝夕相处,多的是培养感情的机会。 待回到长安,他便去向太子求个恩典,聘她为妻。不过是一个穷酸翰林的女儿,想来不会引起甚么注意,更不会遭到阻拦。 有感情基础在,他再对她温柔体贴些,不怕不哄得她情根深种,誓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