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49 (第1/2页)
存的物质条件,许多靠笔杆子为生的文人开始转行,到了七十年代后,整个香港文坛迅速滑入低谷,但也有一部分文人苦苦支撑。 这个只有24岁的年轻诗人叶辉,在眼下这种恶劣情况下,居然想要办一本纯文学的诗刊,简直是稳赔不赚。 看着叶辉诚恳的眼神,王梓钧有些不好意思拒绝。 “这个,你办诗刊在资金上困难吗?如果缺钱的话,我可以资助一些。”王梓钧说,“至于写诗嘛,那玩意儿好久没写了,一时半会儿出不来。” “资金虽然有点困难,但还可以克服。眼下最要紧的,就是我们的刊物没有知名度。”叶辉咬咬牙说:“要不我写一首,署上您的名字?” “你这不是叫我作家吗?”。王梓钧哈哈大笑。 叶辉满脸失望,蔡炎培对他办诗刊也不看好,这次来陪他来找王梓钧也并不抱希望。见王梓钧拒绝,蔡炎培道:“阿辉,我看还是算了吧。王先生拍戏很忙的,我们可以再去找余光中先生试试。我在台湾读书的时候,和余先生也打过一些交道。” “也只好这样了。王先生,那我们就先告辞了,打扰您休息了。”叶辉叹口气站起来道。 王梓钧送两人离开,一边走一边搜脑子里存的资料,可都是一些关于影视、音乐,以及台湾七八十年代经济政治方面的东西,居然找不出一首诗歌来。 就在两人即将出门的时候,王梓钧脑子里灵光一闪,居然还真发现一首,忙说道:“两位稍等,我突然想起以前高中时候写过的一首诗。” “真的?”叶辉惊喜道,他可不管王梓钧这首诗写得好还是烂,只要能借王梓钧的名头吸引眼球就可以。 “是首情诗,不知道你们要不要。”王梓钧又将两人请回来。 “要,情诗更好。”叶辉连忙道。这几年被大陆的左派文学害得不轻,那种正儿八经的诗反而让读者腻歪。 等王梓钧坐下,叶辉连忙从自己的包包里拿出纸笔,铺在他面前的茶几上。 王梓钧一边写,叶辉一边小声念道:“: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 生与死;而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好诗,真是好诗,几十年难得一见的好诗啊。王先生你真是太谦虚,能写出这种诗歌,居然说自己不会写诗” 叶辉欣喜若狂,刚才的赞美也不是装出来的,而是确实发自真心的喜爱这首诗。而作为副刊老编辑蔡炎培,这时也面露惊讶,他没想到王梓钧还真能拿出一首,而且质量非常之高。 “哪里哪里,少年时候的涂鸦之作而已。”王梓钧厚着脸皮道。 这次抄袭他倒是心不亏,反正这首诗也没有准确的作者。 后世以讹传讹,说这首诗出自于泰戈尔的,甚至连这种杂志都这么说,其实纯属扯淡,里根本没这首诗。 此诗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