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06节 (第2/2页)
有些人在那看不惯自己的同宗姓氏,本来在自己之下,如今却要举其之上了吧?!” 这一番话可谓是直指中行寅,中行寅脸色一变。范吉射则是出列道: “君上,如今我晋国可谓是内忧外患,荀大夫为人处事自是极好的,但是委以中军将一职,恐怕并不合适!” 这时,赵鞅终于是开了腔,他不由是冷笑一声道: “荀大夫既能深得君上信任,作为中军将执掌晋国又有什么问题?天下皆知我赵氏和荀氏素无瓜葛,荀大夫年长于我,且为人沉稳,善忍。《书》云:‘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荀大夫兢兢业业,对晋室又沥胆堕肝,忠心耿耿!让其担当中军一职,又有何不可?” 众人听得此言,不禁是全都侧目看向了赵鞅。 只因这一番言论,从赵鞅的口中说出,实在是太过于奇怪了。 在此之前,赵鞅作为一届行伍将才的形象。当他立在朝堂之上,却往往都是沉默寡言的。 而且,之后因为他又被命为中军将,所以其一言一行都不得不端着。而这样的身份,对赵鞅而言虽是殊荣,但更多的是一种束缚。 但如今的赵鞅,非但举止得体,落落大方,甚至说话都说得这么高水平。 这不由是令所有人都刮目相看! 中行寅闻言,同为打戎狄行伍出身的他,也不由是支吾了一下。 而魏侈这时更是趁机言道: “臣以为赵鞅所言极是!正所谓‘君子含垢,天之道也!’荀跞善于安内,正是如今我晋国所需要的!” 随后,只见赵鞅出列,并是同样朝着晋侯稽首道: “一切还请君上速决!” 晋侯午闻言,不由是端坐了起来,并干咳了一声: “善……赵卿有此谦让之风,实乃寡人之幸,寡人又岂能忤逆了赵卿的好意?” “寡人如今心意已决,从今往后,便由荀卿主政,希望荀卿日后能够克勤克俭,替寡人分忧!” 就此,荀跞成为晋国的正卿。 而荀氏,自从智武子荀罃(ying)之后,在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沉浮之后,居然在机缘巧合之下,又再一次迎来了自己家族的巅峰时刻! 而中行寅和范吉射,却都被赵鞅今天的这一出给搞得有点懵。 在退朝的时候,二人均是愤愤不平。一起出得宫门,左右看了看,见并无旁人,中行寅愤愤言道: “赵鞅……真是欺人太甚!” 而范吉射却是对此不以为然: “不过是让荀跞成为了正卿,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中行寅眯了一下眼睛: “此事……恐怕没有那么简单!你没发现吗?赵鞅自从去了一趟成周之后,言行举止都极为反常!” 范吉射却依旧甚是轻蔑的回道: “哼!他呀!终究不过是个浅智的莽夫罢了!年少之时,我们兄弟二人还曾与此子接近过,那时候他还是赵氏中最为贪玩的子嗣!哪有半分能有出息的模样?” 中行寅叹息道: “只怕其背后是有能人指点!如今这朝堂之上,赵鞅的话是越来越多了,而且每每遇到难决之事,他都会让国君参与!此举……意味颇深,不可不防呐!” “更何况,如今赵鞅又抛砖引玉,以自己得来不易的正卿之位是拱手相让!如此拉拢荀氏……又岂能没有后手?!” 范吉射闻言,不由是点了点头,并言道: “那……是否应该与荀跞好好聊一聊了?” 还没等中行寅回话,二人却突然发现赵鞅和荀跞居然是有说有笑的从宫里往外走。 中行寅见状,不由是冷哼了一声: “哼!不过一小小的旁支,又能掀起多大的风浪?!” 中行寅转身便走,范吉射也装作没有看到他们,只低着脑袋上了马车。 而赵鞅和荀跞,其实也早就看到了中行寅和范吉射,自然也察觉到他们是有意回避。 荀跞便是故意大声与赵鞅答谢道: “呵呵,今日之事,多谢赵大夫成全!” 赵鞅却是笑道: “呵呵,你我同朝为官,平靖周室之时,又与大夫结下了军旅情谊,这可非其他人所能够比拟的啊!” “而且,我赵鞅确是不才,难当此重任!昔日我赵氏祖上有三让之德,而成就了我赵氏如今的功业。我赵氏先祖赵衰曾有言:‘《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乃利之本也’。我赵鞅无才,虽不能通礼乐,但也愿从祖上三让之德啊!” 荀跞闻言,不禁是苦笑道: “赵大人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大人此番格局,绝非常人所能比拟!更何况是比起某些人来……呵呵……” 荀跞一边感慨,一边是望向了中行寅的马车,并甚是不屑的撇了撇嘴。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