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一章 脑子被驴踢,越踢越聪明! (第2/4页)
承技术有了更多的了解。 现在国际上的轴承制造领域,德国和日国是位列前列的,世界十大轴承功能上的排名中,有三家是德国公司,有四家是日国公司。 「我们的差距,主要是在三点上,一个就是材料。」 韩琛说道,「我们公司的轴承钢是武钢生产的,但武钢提供不了最高端的轴承钢,有一种最新的轴承钢,含氧量相比也要差一些。」 「第二就是设计问题,尤其是大型轴承的设计,我们去德国考察的时候,见过他们的大型轴承,但是具体里面的设计……」 韩琛说着摇了摇头。 高端的大型轴承,能够用在军事武器,比如坦克、战机,甚至导弹上,对于国内是禁售的,即便只是设计都是绝对保密的。 国外的公司自然不可能让国内的技术人员,去看高端大型轴承的内部构造。 「第三,就是制造工艺和流程,当然,王院士,你也知道,这方面必须要自己研究。」 韩琛一口气说了三个方面,随后又补充道,「高端轴承技术,还牵扯很多其他的技术,比如疲劳与破坏的研究,直接关系到轴承的使用寿命,润滑学也很重要,等等。」 王浩认真的听着。 当听了韩琛以及其他人的讲解以后,他对于轴承技术就更加了解了。 总结来说,高端轴承的制造不单单只是一项技术,而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 在王浩看来,最重要的、很难解决的还是两方面,一个就是材料轴承钢。 材料,是基础中的基础。 如果能有高端的轴承钢,技术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儿。 另一个问题就是制造工艺和流程,自然牵扯也是非常复杂的。 其他问题都是能够解决的,比如说,设计。 这方面,王浩根本不担心,他最擅长的就是做设计,做一些理论性的研究,确定某一种设计方案,只要有更多的人参与研究,肯定能拿出最好的设计。 王浩仔细思考了一下,干脆决定一步步来。 他先是打电话给了武钢研究院,找到了院长王基铭,说自己要去研究院转转。 王基铭已经是老朋友了。 当听到王浩说要来武钢研究院,他也知道无事不登三宝殿的道理,但还是非常的期待,因为王浩的能力水平,只要针对某个问题说上几句,也许就能解决一些技术难题。 这已经是被验证的事情了。 王浩说了要去武钢研究院,正巧最近没什么事情可做,也就直接买机票过去了。 他不是自己去的,还带上韩琛,有个轴承技术研究人员在身边,对于轴承钢问题也会有帮助。 …… 武钢研究院。 好多人站在门口迎接王浩,王基铭甚至还搞了一个欢迎仪式,弄了块红布染上了白字写着-- 欢迎王浩院士来武钢研究院指导工作! 王浩看到那一行字都感觉有些不好意思,他可不是来指导工作的,而是询问有关轴承钢制造技术的问题。 如果能够提升轴承钢技术,肯定能够给武钢带来巨大好处,被如此欢迎也是理所当然的。 王浩并不是太在意他和王基铭握了握手,又和其他人介绍寒暄一番,随后进门的路上,就直接说明来来意,「轴承钢。」 「我想知道,你们能制造出的最好的轴承钢,和国际最顶尖的轴承钢有什么差别。」 王基铭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了丁宗权,「老丁,就是轴承钢的专家。」 丁宗权听着顿时有些自得,他最开始见到王浩是没有任何好感的,后来双方也都不在意,也就能正常沟通交流了。 但是他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也能在专业问题上回答王浩。 丁宗权确实是轴承钢的专家,因为现在武钢所制造的轴承钢,就是他的研究成果。 他也马上说了起来,「我带领团队做的研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