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94章 细节 (第2/2页)
因此,摊丁入亩的政策的实施前提,就是需要改革文人不纳税的制度,至于收取的赋税数量,微臣提议,就拿四成好了,以一亩地六千斤粮食来算,国家抽取四成,也就是两千四百斤粮食的赋税。” “并且,为了保证粮食的价格,国家的赋税,可以按照直接上交粮食来算。” 皇帝的问题,陈肖早就盘算好了,现在皇帝问起来,当然是张口就来。 “嗯?先改革文人纳税的问题么?如果按照你的估计,那我国赋税,在农业税这一方面,就能达到一亿多两银子?” 皇帝被陈肖的算法给震惊到了,原来的人头税和农业税加起来,也才四千万两银子,但是如果改革之后,再算上陈肖的新粮食,一亩地收两千四百斤的粮食,就算按照现在的粮价,那也是二十四两银子。 一亩地二十四两银子,八九千万亩土地交税,那不是接近了两亿两银子?这他妈光是农业税,就抵得上现在三年的总国税了。 改,必须要改,一定要改! “皇上,微臣觉得,陈肖大人说的改革文人纳税的方法,应该放宽一些,一个秀才才有四年的免税权,并且只有五十亩地,一下子降低了这么多,一定会引起大量读书人的反感的。” “并且,读书人的收益降低了,老百姓的收益提高了,以后岂不是没有人愿意读书了?这对朝廷的未来,并不是什么好事啊,皇上,还请您三思。” 虽然陈肖描绘的未来非常美好,但是找茬的人还是有的,比如周通,周通就非常看不惯陈肖说的文人纳税的具体细节。 “呵呵,周大人,麻烦您说话之前,先动动脑子好么?别张口就替读书人说话。” “周大人,下官刚才说的,秀才拥有四年的免税权,并且拥有五十亩地的免税额度。” “您知道,如果按照新粮食种植的话,一个秀才,一年能赚多少银子么?” “一亩地六十两,五十亩地,那可是三千两,就算除去佃户们的收入,一个秀才一年的收入,至少也得一两千两银子,就算粮价再降低一半,一个秀才一年的收入,也有上千两。” “周大人,据下官所知,您这个中书令一年的朝廷俸禄,好像也才四百两银子吧?您瞧瞧,您这样的一个中书令,一年的俸禄还比不上一个小小的秀才,您居然还会觉得他们赚的少了?那你想让他们赚多少啊?” “而且就算秀才四年后开始纳税,缴纳四成,也能剩余好几百两银子,还是比您的俸禄高,就更别提拥有更多田地的举人了,您还认为他们赚的少了?” “至于您担心以后没人读书?那您就是在说笑了,不说以后,就算是现在,有资格读书的人都是哪些?是哪些整日在地里刨食的老百姓么?都是一些有钱人。” “以后老百姓有钱了,才会有更多的人读书,您想反了。” 看着周通说出来的话,陈肖真的是想笑,周通在为读书人求情,想要多为读书人争取一些利益,但是殊不知,人家赚的,比你一年的俸禄多多了。 当然了,并不是赚的一定比周通多,毕竟周通家里,也还是有产业的,可是那些人只是一个秀才,而你可是中书令,朝廷最有实权的官员之一了,这根本就没有对比性。空白贴纸的斗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