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24章 问责2 (第2/2页)
这里,还真的有一件事情,想要请皇上恩准。” “是这样的,微臣参加了此次的群英会,看到其他国家的学子们,才华横溢,文采斐然,而我们唐国这一次参加的文人,反而是有些落入了下风,微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但是微臣也知道,我们唐国的文学实力,因为某些原因,的确是落后了别人很多,所以微臣请求皇上,在全国各大城镇,创建公办学校,给我唐国所有百姓安排免费的读书机会。” 皇帝要赏赐陈肖,陈肖还真的有事情打算请皇帝帮忙,那就是请皇帝,大量的建造学校,让百姓们免费读书。 陈肖的这个想法,就是借鉴了前世的义务教育制度,创建公办学校,让所有人都能读书。 “在全国各地创建公办学校?让所有百姓们读书?” “陈肖,你可知你在说些什么么?你可知这样做,需要耗费多少的人力物力?你可知,这样做,可是会严重影响之前推行的文人纳税的政策的。” “在全国各地开办学校,让百姓们免费读书,将来会造就多少的有功名的文人?即便是有了文人纳税的制度,也是经不起如此庞大的数量啊。” 陈肖的提议,皇帝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反对,不为别的,就是因为耗资实在太大,并且严重影响政策。 皇帝好不容易看到了文人纳税政策带来的好处,怎么可能会自己亲手将其葬送呢?这不可能! 而文武百官们,却意见纷纷,全都交头接耳的进行讨论,思考陈肖说的,到底是何意? 其中,最欣慰的,莫过于张儒了,在他看来,他不遗余力的推举陈肖为大儒,陈肖和么快就来报答他了,居然提出了创建学校这种制度,这明显的是要抬高文人的身份么。 “皇上,您误会了,创办学校,虽然耗资甚广,但是咱们国家的国库之中,目前还有大量的存款,而且现如今已经是八月过半,各地的赋税文书,已经开始送达了京城,微臣整理了一下,光是今年的朝廷赋税,就能达到三亿两白银,是去年的五倍,并且今后还会变得更多。” “钱只有花出去的时候才能叫做钱,不花出去,只是一堆废铜烂铁。” “而且,微臣提议的创办学校,让我过所有百姓们读书,也并不是真的让所有百姓们读书。” “微臣所说的,是让那些孩子们读书,皇上,平常的老百姓们,家中都有孩子,那些孩子,在小时候,无法成为家里的劳动力,并且天性贪玩,反而需要有人看着。” “倒不如这样,在孩子们还没有成为劳动力之前,把他们送入学校之中进行读书学习,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减少很多百姓们的负担,同时也能提高我国百姓们的文化教育程度。” “而且,您也不用担心会影响前面的文人纳税政策,微臣所要推行的,只是三到五年的义务教育制度,也就是三年,或者五年的免费教育时间。” “在这个三到五年的时间里,学校会教育孩子们一些国家特定的课程,比如教育他们读书识字,教育他们学习孝敬,忠义,礼记,算数,历史,甚至还可以叫他们学习论语,最后,再教他们学习我唐国的律法,告诉他们长大后要做一个遵纪守发的人。”空白贴纸的斗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