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笔三国_第349章 徐盛斩孙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49章 徐盛斩孙韶 (第1/2页)

    秦宓语声清朗,在张温的质问下对答如流,一时间满座皆惊。

    张温见自己没能难住对方,一时间也没了声音。

    秦宓却反客为主,倒过来问张温道:“先生乃是东吴名士,既然以天之事问我,必然是深明天之理的大才。当初混沌初分,阴阳分离,其中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直至共工氏战败,以头触不周山,天柱因此而折,地维因此而缺,使得天倾西北,而地陷东南。请问天既然清而上浮,又为何会倾向西北?而轻清之外,还有何物?有请先生教我。”

    这个问题问得可谓刁钻,就算是老子重生,孔子复活,只怕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张温被问得无言以对,发愣半晌后终于离席起身,对着秦宓重重一揖:“想不到蜀中多出俊杰,方才一番高论,使吾茅塞顿开也。”

    诸葛亮生怕张温羞愧过度,于是在一边开口打起了圆场:“酒席上的问答,不过都是戏言耳,足下深知安邦定国之道,何必在意此唇齿之间的胜负?”

    张温转身又向诸葛亮拜谢,随后带着邓芝匆匆上路,再度往东吴而去。

    一路无话,很快两人又回到了江东,拜见孙权之后,张温将刘禅和诸葛亮答应永结盟好的事情说了一遍,并说西蜀特意派遣户部尚书邓芝再来东吴,以示答礼。

    孙权大喜之下,设下酒宴款待邓芝,席间问道:“若东吴与蜀国同心灭魏,使得世间太平,吴、蜀分治天下,岂不乐乎?”

    邓芝回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一旦魏国被灭,天命究竟会归于何人,暂时未知。但为君者,各修其德,为臣者,各尽其忠,则战争方能止息。”

    这句话回答得模棱两可,孙权听完后大笑几声:“邓尚书也算实话实说,真是实诚之人。”

    随后下旨重赏邓芝,从此两国正式结盟,共抗魏国。

    事情很快就被细作探知,并火速奏报回了许昌,曹丕得知后不由大怒:“吴蜀连和,必有图中原之意也,不如朕先派兵伐之。”

    此时魏国的大司马曹仁和太尉贾诩都已身亡,侍中辛毗出班奏道:“中原之地,地阔而民稀,陛下想要用兵,短时间并无优势。为今之计,不如先屯田十年,使得粮食充足,然后出兵,则吴、蜀方可破也。”

    曹丕却根本听不进去,叱道:“此乃迂儒之论!如今吴、蜀连和,早晚必来侵犯我境,哪里还等得起十年之久?”

    随即下旨起兵先攻打东吴,司马懿奏道:“吴有长江之险,必须靠战船渡江。陛下想要御驾亲征,可挑选大小战船,从蔡、颖而入淮,取寿春,至广陵,渡过江口,直取南徐,此为上策。”

    曹丕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命工匠日夜赶工,造了龙船十艘,长二十多丈,可容纳甲士两千人,还有三千余艘各型战舰。

    魏黄初五年秋八月,曹丕召集战将,命曹真为前军统领,带着张辽、张郃、文聘、徐晃等大将先行领军出征,再命许诸、吕虔为中军护卫,曹休为后军统领,刘晔、蒋济等为参谋官,整支大军前后共计水陆兵马三十余万。

    曹丕又封司马懿为尚书仆射,留在许昌坐镇后方,凡是国政大事,都由其决断。

    东吴方面派在许昌的细作探听到消息后,火速将情报送了回去:“魏皇帝曹丕,亲自驾乘龙舟,提水陆大军三十余万,从蔡、颖出淮,自广陵渡江,往江南而来。”

    孙权得知后自然大惊,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大臣顾雍上言道:“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