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三章 玉堂后殿,青蛇出没,赤帝之子 (第3/4页)
不散,则是在大汉,有庞然大物一般的势力妄图驾驭朝廷、操纵朝廷,乃至于染指帝位,此为大凶之兆。” “至于七月玉堂后殿上,有青蛇出没,臣特地去调查,访问过许多亲眼目睹者,方才得知,他们看到的不是青蛇,而是赤蛇,只不过其背上有一道明显的青斑。” 听到这儿,刘宏心头“咯噔”一响。 连忙追问:“赤蛇?难道是预示着赤帝之后?” 蔡邕沉吟,他一张面颊紧紧的绷着。“未必与赤帝有关,或许这与那六月黑龙对应,大凶之下,留下一枚‘赤色’火种藏在玉堂后殿,这是大汉转危为安之兆,也是陛下破局之法!” 呼… 听到这儿,刘宏疾呼口气。 乃至与他的眼睛徒然瞪大,因为…当年他初登大位,遭逢党锢之祸时,皇长子羽儿便是在玉堂后殿遭逢不测。 去年,玉堂后殿又有“赤青”蛇出没,而本在灵柩中失踪的羽儿再度出现,这些…就意味深长了。 如果按照蔡邕这一则解读,那入德阳殿门的‘白衣人’是道…那盘卧的黑龙,有不臣之想的便是“士”,至于青蛇,自然是羽儿! 刘宏很喜欢听这等地方风俗、灵异故事。 往常,听归听,可他未必信,可今儿个…经过大方术师蔡邕的一番解读,刘宏本能的更倾向于信。 也就是说,那些灵异之事,并非不详,而是天上的预示,预示着道人将入朝堂,预示着有人将生不轨之心,预示着羽儿将挽大汉于即倒,扶大汉于将倾! 呵呵… 刘宏笑了,他抬起眼望向蔡邕。“朕只问了蔡卿一句,蔡卿却回答了这么多,诚如坊间传言,蔡卿讲故事的本领是一绝呀。” 蔡邕拱手。“陛下让臣解读,臣便解读,不敢欺瞒陛下。” “蔡卿有心了。”刘宏微微一笑,旋即摆摆手。“蔡卿明日也官复原职,做回‘郎中’,管理一众议郎,忠言逆耳,蔡卿不在的这些时日,朕许久没有听到议郎中有振聋发聩的声音了。” 郎中与议郎一样,相当于皇帝的参谋团。 有事儿没事儿,向皇帝提建议,当然…听不听是皇帝的事儿。 曹操也做过这官儿,只是他提的问题太过尖锐,很快就被调离了。 却留下一番佳话——“曹孟德议郎谏言”! “臣领旨,若陛下没有别的问题,那臣先告退。” “下去吧。”刘宏摆摆手,与桥玄、蔡邕会面后,接下来才是重头戏…因为要见的这位,乃是他与羽儿一并看好的贤才——荀彧! 同样是“道人入朝堂”的问题,桥玄很干脆的回答“当入”,蔡邕通过故事讲述“上天指引,要入”,那么…这位颍川才俊又会如何回答呢? … … 接到信笺的荀彧,眼神有些错愕。 可短暂的错愕后,他笑了,只是笑容中多出了一丝苦涩。 桥子、蔡子为了让贤弟入朝堂,都已经不遗余力,贤弟倒好,一封信笺传回…这是要彻底的“无为”呀。 也是,道家讲究的是“无为方能无所不为”。 摇了摇头。 看到蔡邕已经走出了鸿都馆的正堂,门前的小黄门高喊——“陛下传颍川荀彧觐见。” 荀彧收好了信笺,快步往鸿都馆的正堂走去。 迈过高高的门槛,荀彧低着头走入其中,不敢正视天子的目光。 倒是天子刘宏,嘴角扬起,笑出声来。“荀公子无需拘着,抬起头来。” 这… 荀彧突然感觉这个声音很熟悉。 缓缓的抬起头来。 恰恰这不抬头还好,一抬头之下,荀彧一愣,吓得双腿一个踉跄…因为,出现在面前的天子,不就是…不就是昔日来玉林观的陈王刘宠么? “陈…陈王?” 荀彧下意识的开口。 一旁的蹇硕连忙纠正道。“什么陈王,在你面前的是大汉天子,你该称陛下。” 荀彧这才发现,不光是“陈王”,就连陈王身旁的那位护卫,也是眼前的这位,他们…他们竟然是… “荀彧拜…拜见天子。” 当即,荀彧拱手朝刘宏行礼,紧张之余,一句话竟说的有些磕绊。 “哈哈哈哈…” 刘宏大笑,旋即扬手示意。 “坐” 他方才没有让桥玄坐,也没有让蔡邕坐,竟是允许荀彧坐在他的面前。 “草民不敢…”荀彧赶忙后退一步,诚惶诚恐…“草民昔日不知道陛下身份,冒犯了陛下,草民…草民死罪!” “何罪之有?”刘宏继续道:“昔日,朕微服去那玉林观,本是去窥探玉林观施粥一事,若非你荀文若解读柳羽著写的那《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篇,若非你推演出‘引用照搬’、‘借鉴化用’、‘情景独创’这三条。” “朕如何借鉴化用?如何将玉林观施粥之法推广于整个帝国,如何施行十糠一谷,赈黄河之灾,你是大功一件,朕要你坐便坐,怕什么?”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荀彧再推迟就显得矫情,他诚惶诚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