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三章 玉堂后殿,青蛇出没,赤帝之子 (第4/4页)
的跪坐在刘宏的面前。 一方龙案,两人对坐。 蹇硕给荀彧斟满了一樽酒,刘宏则是张口道:“方才与桥子、蔡子攀谈,朕提出了同一个问题,他们俩个的答案出奇的一致,朕也想拿这问题问问你。” “臣必定知无不言。” 经过短暂的调整,经过方才天子的一番夸赞。 心境平和之后,荀彧又恢复了往昔模样,荣辱不惊,再无半分战战兢兢的惶恐。 “你觉得玉林观主柳羽此人如何?” “经天纬地之才,才能胜我十倍。”荀彧道。 这个回答,是刘宏意料之中的,毕竟…因为羽儿,荀彧才能坐在这里,才能与他这个天子会面。 “哈哈…” 浅笑一声,刘宏继续问道:“朕本打算授予柳羽一个官衔,可因为他的身份,朝廷之中阻力颇大,这事儿你怎么看?” 其实,这就相当于刘宏变着花样问出了同一个问题——如何看待道人入朝堂? 按理说,这要从两方面去解析。 一个是外在,一个是内在。 也就是说…天子的本意是想用道人的,但他必须把这个棘手的难题抛给柳羽,抛给荀彧。 让他们去自己去铺出大道。 “陛下之所以问出这个问题,想来是儒家在朝堂上深耕多年,氏族门阀对于儒家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故而刻意的阻挠道人入庙堂。” 荀彧侃侃而谈。“偏偏,越是如此,越能证明儒家已经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走向腐朽…无法再肩负起重震汉帝国的重任。” “这是为何?” “格局,眼界!”荀彧继续解释道。“我与柳观主接触的时日颇长,也正因为如此,我才了解他的大志,这朝堂上是儒,或者是道,哪怕是新生的‘释’,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如何让大汉再度兴盛,如何挽回这天灾人祸、内忧外患下的国事蜩螗,江河日下。” “基于此,柳观主的观点从来是引导‘儒’、‘释’、‘道’三教合一,三者融合,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抛开彼此芥蒂,共同为大汉的繁荣而战,若只是争一官一衔,争一朝一夕,在格局上,那些反对道人入朝堂者就已经输了。”m.zwWX.ORg 嘶… 荀彧的话,振聋发聩,让刘宏的眼睛一下子睁大。 从始至终,他细细的听,甚至把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深深的嵌入心头。 ——‘儒’、‘释’、‘道’三教合一,三者融合,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抛开彼此芥蒂,共同为大汉的繁荣而战! 好宏伟的志向啊! 想不到,羽儿的境界比他想象的还要高。 “咳咳…” 刘宏轻咳一声,连忙端起酒来,轻抿一口,以此压住心头的震撼。 “你说的不错,柳羽的格局的确够大,够宽广,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个平头百姓,一个没落的道徒,如何让三教合一,如何让彼此抛开芥蒂,弃去糟粕,留其精华?这不过是空中楼阁。” “所以…柳观主方才致信于我。” 荀彧顺着天子的话道:“而这信笺中,他提到了两个观点,其中一个是底层治理,大汉如今境况不利,并非在于朝野,而是在于底层,在于地方门阀于各郡县中作威作福,鱼肉百姓。” “可偏偏因为其势力,其朝野中的背景,地方根本无人能惩处他们?这就造成了大量的赋税并非流入朝廷,而是流入地方豪门,大量的田亩也与朝廷无关,甚至大量的百姓均沦为豪门奴隶,这才是当今时局下最大的隐患!” “按照柳观主的想法,他可以不做官,但必须掌握一定的权利,或许这权利来自于我,来自于桥子、蔡子,因为这样,他才能去尝试着将失序、失范、失衡的底层,再度引入正轨。官再大没有用,一个督邮的权利反倒是最好!” 呼… 荀彧的话,再次让刘宏陷入深思。 作皇帝多年,他能感觉出来,大汉的病因在于门阀士族垄断一些资源,洛阳城如此,那不用想,地方更甚。 而最可怕的是,作为天子,他根本就看不到底层,了解不到百姓的疾呼。 各地方的声音,他能听到的,那都是经过过滤后的话语。 他是真龙不假,但却是一只瞎了的真龙,哪怕是他手下西园校尉军再多,他所能窥探到的也仅仅限于司隶一代。 他急需有人做他的眼睛,去底层看一看,治一治。 那么… “底层治理,好一个底层治理,朕记得,方才你提及,柳羽还提出了一个观点,那是什么?” 天子刘宏的话方才脱口。 荀彧像是已经准备好了,当即答道: ——“知行合一!” 说话间,他还将怀中柳羽的那封信笺一并递给天子。 刘宏的眼眸骤然一凝,原来这封信,压根就不是给荀彧的。 羽儿一早就打算,借荀彧之手,递给他这位大汉的天子。 呵呵,又被羽儿给算计了。 … …牛奶糖糖塘的三国:曹操和刘备扶我登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