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二章 甄家别的没有,穷的只剩下钱了 (第2/4页)
说着话,刘备就在拆锦囊。“如今到了这边,且先打开第一个。” “嘿…”这话脱口,张飞乐了,“想不到,柳观主没有放弃咱们涿县,竟还留着这么一手!” 尽管之前… 因为柳羽先救南阳,张飞有些不高兴,哪怕后来被刘备、简雍劝解,想通了。 可终究觉得有一种自己是“后娘养的”感觉… 现在好了,三个锦囊,让张飞对柳羽的误解完全消除。 他还是那个值得深交的玉林柳郎。 “咦…” 从锦囊中抽出布绢,看到上面的文字时,刘备一怔。 “写了啥?”张飞连忙问道… 简雍也把脑袋凑了过来。 刘备也不隐瞒,当即亮出了布绢上的字,唯独两个字——回家! 连带着还画了一棵苍天大树。 回?回家? 这下,不光刘备愣住了,就连张飞与简雍也是一脸懵逼。 张飞挠挠头,“柳观主这是让俺回宅子里么?如今俺院子里桃花正开,这棵大树的意思,他总不是让咱们去俺家院子里看桃树吧?” 这话倒是提醒了刘备。 “不是桃树…”刘备当即张口:“是那棵大桑树,是我家…” 没错,柳羽画的苍天大树的确是刘备屋舍东南角篱上的一桑树,高有五丈多,从远处看就好像是车盖一样。 早年间,往来于此的人,就都觉得这棵大树长的不像凡物,认为此家必出贵人。 刘备小时候与同宗小孩在树下玩乐,指着桑树说:“我将来一定会乘坐这样的羽葆盖车。” 还是刘备的叔父刘子敬连忙捂住了他的嘴巴,让他不要乱说话,否则…一家将遭灭门之罪。 说起来,这大桑树是刘备满满的回忆呀。 当即,刘备再不迟疑,霍然起身,就要去寻马。 解开了这锦囊,他归家心切,一刻也停不下来。 “玄德,玄德…等等我…” 简雍连忙去追。 张飞的腿脚快,已经先上了马。 “哒哒哒…” 官道上马蹄声再度响彻,三人三马疾驰往那瘟疫的中心涿县前去! 一路上,尘土飞扬,三匹马儿的速度宛若风驰一般。 … … 南阳,宛城。 一夜之间,整个官府衙门大开。 就在一干吃瓜百姓们以为出现了什么大官司,想凑凑热闹,前来围观之际。 突然间… 他们的眼睛齐刷刷的瞪大,不可思议的望着眼前的一幕。 因为… 眼前的官府竟一夜之间变成了医馆模样,一个个年轻医者坐在门前,一位中年医者则坐在大堂中间,这是…开堂坐诊。 这些年轻的医者均是张仲景的弟子,而当中中年医者则是张仲景本“景”! 开堂坐诊,是柳羽提出来的,索性也不找什么医署,直接在县衙,现成的地方,凡是伤寒症患者均可以来诊治,分文不取。 而这个“坐堂”的思路… 陆羽是参考的张仲景任长沙太守之后的故事。 那时疫疠流行,许多贫苦百姓慕名前来求医,时任长沙郡守的张仲景反对封建官吏的官老爷作风,对前来求医者总是热情接待,细心诊治,从不拒绝。 开始时,他是在处理完公务之后,在后堂或自己家中给人治病。 后来,由于前来治病者越来越多,使他应接不暇,于是他干脆把诊所搬到了长沙郡大堂,公开坐堂应诊。 这也是我大华夏…首创了“名医坐堂”的先例,他的这一“做堂”的举动,亦被传为千古佳话。 这便是后世中医总是在药店中“坐堂”的由来。 只不过… 柳羽把这“坐堂”用在了宛城县衙内,倒是早了张仲景本“景”二十年。 当然…医者在县衙坐堂,这等开了历史先河的大事儿,宛城百姓中围观的多,真正去尝试的却是寥寥无几。 两个时辰,县衙大门前的人越围越多,结果却是门可罗雀。 终于… 有一个刚刚染上伤寒,且病状颇重的老者在女儿的搀扶下进入了大堂! 这要放在昨日,他就被官兵押送出城,自生自灭了…可因为柳羽的到来废除了这条政令,使得他有机会来这里诊断一番。 首例病患,张仲景亲自诊断,先是一番望、闻、问、切,接下来,按照《伤寒症》与《金匮要略》中提及的对应方法,以针刺、温熨、润导、含下舌药的方法为其治疗。 在无数人的见证下,这位身患伤寒的老叟竟在一个时辰内面色恢复了红润,又过了一个时辰,浑身的发抖不见了,头上的高温也退去了。 哪里还有半点伤寒症的迹象。 正所谓…药到病除! 这下… 整个宛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