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二章 甄家别的没有,穷的只剩下钱了 (第3/4页)
沸腾了。 开始有人传出,昨日…也是这位新晋柳太守带来的医者,医好了城外的一个小女娃。 口口相传… 一时间整个宛城内到处都传扬着——“玉林柳郎能治伤寒”! 不多时… 数不尽的伤寒患者迅速涌入县衙。 这些人大多是新染上的病症,并不严重,而伤寒症轻症的传染是很弱的,故而…张仲景与一干弟子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开始为他们一一诊断! 弟子中有遇到复杂情况,拿不准的,就去请教张仲景… 皇甫嵩的汉庭北军与文聘手下的衙役则负责维持现场的秩序。 单单一个上午,治愈的伤寒症患者就超过百人。 要知道… 这《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穷其一生针对几百种病理总结出的方法,经过无数次的佐证,又经过晋时、宋时先进医术的补充,简直堪称是这个时代伤寒症的克星。 只不过,新的问题已经悄然出现。 “头儿…”一名官吏见证了无数伤寒患者的痊愈,连连感慨道,“这位柳太守神了呀…这位张大夫也神了呀!” 与这官吏的兴奋截然不同,文聘的表情始终绷着,眼睛也深深的凝起。 “自打柳郡守救下那小女孩儿后,我就知道,他对这伤寒有办法…但…南阳的困局不止是这伤寒。” 文聘的眼眸望向张仲景那边。“县衙的药材至多只能支撑两天,若是两天内…柳郡守不能劝说那四大家族拿出药材,那…” 其实… 药材只是一个难题,另外一个难题是城外的流民。 诚然… 因为柳羽的出现,伤寒患者不用再押送出城,但…谁都知道,伤寒症最严重的患者都在城外,他们才是此次瘟疫蔓延的关键…也是此番能否力挽狂澜的核心所在。 念及此处。 文聘转头望向县衙内部,他想知道…刘郡守接下来到底打算怎么办? 就在这时… “文郡尉,别守在这儿了,跟我来…” 一道清脆的声音从文聘的身后传出。 文聘转头,出现在他身后的除了柳羽外,还能有谁? “柳郡守,这是…” “跟我一道,去会会那所谓的‘吴’、‘诸’、‘刘’、‘任’四大家族!”柳羽的嘴角微微的勾起,露出一抹自信的笑意。“得想办法从他们的口中撬出些药材,也撬开宛城的大门!” 这话脱口… 文聘先是一怔,继而眉头凝的更紧了。 他知道,柳羽提及的这两点,才是能否破局的关键! … … 涿县的一户普通人家,院子里有一棵硕大的桑树。 进入院落,能看得出来…这一户人家的家境绝非殷实,但简陋中透出整洁,院落中便是一片落叶都没有,显得极为干净。 可见住在这里的主人是个爱干净的人。 此时,屋子内,一个将近五十的妇人靠在床边在编织着草席,刘备进入屋子时正看到了这老妇人。 “娘…” 他当即喊出一声,就跑到母亲的身边。 刘备这辈子只出过两次院门,上一次是去缑氏山拜师卢植,这一次…是去洛阳拜见柳羽。 老妇人看到刘备,编织草席的手骤然停住,一把将儿子抱住… “吾儿回来了…” “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 儿行千里母担忧… 刘备在外闯荡,最放心不下他的是娘啊! 事实上,正史中的刘备四处闯荡,最对不住的人也是他娘…作为儿子不能在身边尽孝,甚至…随着刘备的东奔西走,都不知家中母亲是存是亡。 当然,刘母绝非短视之人,尽管平日织席贩履,可心中却时刻想着为儿子博一个好前程,哪怕是儿子之后与曹操交恶,刘母也选择隐居起来,不让自己落入曹操手中,给儿子添乱。 可怜天下父母心。 “娘,你还好么?这边的瘟疫…没有…没有影响到娘吧?” “娘还好…还好…”刘母一边拍着刘备的后背,一边感慨道:“娘运气不错,没有染上这瘟气,却…却也不敢再贩卖鞋席,因为这瘟疫,宗族中人人都拮据起来,也很少能接济到娘这边,要不是…要不是这女娃的帮助,娘…娘怕是撑不过去的。” 刘母一边说话,一边望向了刘备的身后。 这时,刘备才发现,他的身后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子就站在那儿,转过头,身后的这女子…却不是天师道的圣女,柳弟的夫人张玉兰?还能有谁? “张…张姑娘?” 刘备有些惊讶…他没想到,张玉兰会在涿县。 再度转头望向母亲,一下子,刘备全明白了…母亲说的女娃的帮助,便是张玉兰在帮她。 “备多谢张姑娘…”当即刘备拱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