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四十一) (第3/4页)
《十翼》,只剩得六十四个卦,六十四条卦辞,三百八十四条爻辞,乃是一部卜筮之书,全无哲学史料可说。故我以为我们现在做哲学史,只可以老子,孔子说起。”(《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著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第二十页) 胡适那本书的名称虽是《中国哲学史大纲》,可只是半部中国哲学史内容。目录上也写着的是“卷上·古代哲学史”,内容是讲先秦时期的哲学史。也正如他本人所言的那样,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里是从老子讲起,《周易》在他眼里自然不能做为上古的哲学史料来看待,自然不会从《周易》讲起。因为他把《周易》定性为“一部卜筮之书”了。 我们这里已举的三本相关《周易》的说法,在《周易》一书的概念上可是三种的说法。胡适称的《易经》是包括了《易传》,因为他说:“《易经》除去《十翼》只剩得六十四个卦,六十四条卦辞,三百八十四条爻辞,乃是一部卜筮之书。”这与《辞源》和《中国哲学史》里的说法是不一样的。这三本书里是三种说法,是三种不同的概念内涵。 我们再听听大哲学家冯友兰是如何对《周易》一书定性的。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对《易经》和《易传》的说法散见于不同的篇章里。既没有把《周易》或《易经》作为专章专节来讲述,就连《周易》这一称谓也没有出现。冯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在第四章讲“孔子”时说了这么一句话:“《易经》原来是一本卜筮之书,后来儒家把它作为形而上学来看待。” 单从这句话里的《易经》,不知是包括了《易传》否。但从后半句分析,冯先生称的《易经》内容,当指《周易》。这就是说《周易》是卜筮之书,后来儒家把这部卜筮的书看成哲学了。 冯的意思应该是指做《易传》的儒家们,把卜筮之书当做哲学看待了。这里出现了一个“形而上学”的概念来。冯先生说的“形而上学”是指西方哲学上的一个概念,要说清何为“形而上学”也得用不少的话,才能说清来龙去脉,但不是在这里要说的事。不过读者别把这个“形而上学”理解为在**时期常用的那个“形而上学”的含义就行了。那含义是指“对事物是用静止的,不变的,孤立的方法去看待”,就是说认识事物不是用辩证的方法看待。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并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上的统领地位,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在马克思主义没有出现以前的欧洲哲学都是“形而上学”的看待这个世界。在**时期,提到的“形而上学”,给人们一种认识,就是坏东西,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而冯先生说的“形而上学”,可不能理解为“后来儒家把那《易经》这卜筮之书,从静止的不变的,孤立的立场去看待和认识。而恰恰是说“后来儒家把一部卜筮之书当成最根本的哲学看待了。” “形而上学”本身是指西方哲学上的最根本问题的哲学含义。“形而上学”在古希腊时期叫第一哲学,这一词原是出自《系辞传》“形而上者之谓道”,学者考证是近代日本翻译西方哲学所用了“形而上学”一词而命名,后来中国跟着采用这一称法。 冯先生这里用了一个“形而上学”,实质含义就是说,后来儒家把占卜之书当成最根本的哲学看待了,即宇宙论了。可在这里凭空蹦出来这么一句话,一般读者是难辨头尾的。 冯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在第十二章里有一个小题目叫“《易传》中描述的阴阳原则”,又涉及到《易经》: “后来,阴阳的理论主要是和《易经》联系在一起。《易经》原书是为解释“八卦”(正式名称是“八经卦”)。每卦包含三个完整或分成两截的直线,如 如果把任何两卦组合在一起,可以发展出六十四个排列组合样式,称为六十卦(正式名称是“六十四别卦”)。《易经》本文就包含这六十四卦,以及对每一种卦象含义作出的解释……现代学者认为,八卦的前身是商朝盛行的以甲骨受火龟裂的纹路占卜……现代学者认为八卦式的六十四卦便是这种蓍草占卜的结果。然后对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