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十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十九) (第1/3页)

    这是笔者有幸又在网上看到有关青墩遗址麋鹿角上刻纹的新说法,并且从网上也查到青墩遗址出土的一些麋鹿角刻纹图片。笔者从网上看到的最新有关青墩遗址麋鹿角上刻纹文章,才知道这是“中国海安第七届青墩文化艺术节暨2012金秋经贸洽谈会”上的一项活动内容,即从这个活动的一个网页上看到有关青墩遗址麋鹿角上刻纹的最新文章。此网页上有一栏目为「青墩文化」,此栏目里有十几篇文章,其中有两篇文章是关于青墩遗址麋鹿角刻纹的学术报告,即《青墩麋鹿角刻纹易卦筮数“26”之谜探析》(此文没有附作者姓名)和王其银的《青墩麋鹿角刻纹折射青墩古人的智慧之光》一文。这两篇文章的发布日期与此栏目里的十几篇文章所发布的日期是一样的,都是2012年11月13日这个时间。这说明是此届青墩文化艺术节活动上提交的学术论文。我们现把《青墩麋鹿角刻纹易卦筮数“26”之谜探析》一文里有关青墩遗址麋鹿角上刻纹的说法摘录如下:

    “近10多年来,国内许多著名易学专家如张政烺、孙振声、徐锡台等人,都对青墩遗址出土的麋鹿角刻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一致认为,有不少刻纹是易卦的初始符号,‘可以据此探寻易卦起源地点问题’。海南大学理工学院耿济教授除给予认同外,还认为刻纹‘奇字中的数字都是筮数’,是‘原始筮占的数字记录’,‘其年代约为公元前4000与前3500年之间,就其使用的筮数来看,在筮占发展史上可能属于早期形态’。南通博物苑的徐冬昌先生也就苑藏5件麋鹿角刻纹进行研究,作出了筮占文化涵义的解释。基于对上述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虔敬,笔者仔细研读相关论著,并对照影印资料进行认真比对,结果发现T15:41号麋鹿角枝上的刻纹易卦筮数之和均为“26”,遂产生了认真探析的兴趣……

    考古发掘报告有误──意外的发现青墩遗址众多刻纹麋鹿角中,刻纹最整齐、排列组合最吸引人的是南京博物院珍藏的T15:41号藏品。南京博物院在《江苏海安青墩遗址发掘报告》中这样描述该麋鹿角刻纹:‘T15:41,刻划有五组平行线纹,每组四至五划,每两组平行线之间刻有两组顶端相对的复道人字纹,每组也由四至五划组成。’初读这段描写觉得没什么不妥,但仔细对照附图,特别是用放大镜认真辨数原物照片上的平行线和复道人字纹的刻划数后发现,错了,而且是不可小觑的错误!第一,该刻纹麋鹿角上的五组平行线纹不是“每组四至五划”,而是均为四划。这从原物照片上可以清晰地读出。第二,每两组平行线之间的复道人字纹也不是每组“由四至五划组成”,而是由五、六、七划组成。其中根本没有四划,而七划的刻纹需仔细辨读。第三,刻纹组合的划分不应以平行线为界,而应该以类似书名号(《》)两两相对的复道人字纹中间夹四根平行线为一个组合。即:之所以这样划分,是因为该麋鹿角枝为一根残枝,两端均有刻纹断掉了,否则是完整的5个组合(乃至更多)。而每个组合的刻划纹(筮数)总数之和均是“26”,也即两两相对应的复道人字纹的刻划纹数加上夹在中间的4根平行线之和是“26”(两端残缺部分依据中间组合排列规律也应该是“26”)。这不是笔者忽发奇想非要这么分,而是当初古人契刻这些图纹时就是这样组合的──中间四根平行线有特定的寓意,复道人字线夹抱平行线是一种卦式。如果依发掘报告撰写人的划法,必须把两组各4根平行线拆开,才可以形成一个组合,而这种“组合”既把古人精心谋划的卦式图形拆散,也把卦式中间4根平行线所代表的本意弄丢了,显然不合理。那么明明都是四划的5组平行线,发掘报告上为何写成四至五划?而复道人字纹仔细辨认应是五、六、七划,为何也错成“由四至五划组成”?笔者认为可能是考古发掘记录差错造成的。因为考古发掘时一下子出土那么多文物,来不及仔细辨读和研究,只粗略的计数一下便形成记录;而后来撰写考古发掘报告时,执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