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二篇(十五) (第3/3页)
这就是《夬》篇中讲述的“夬,扬于王庭”的道理,应是“君子”在治国安邦上应遵循的一项政治原则。 21、“萃有位”,即在位应劳苦忧思的工作原则 《萃》篇讲述了在位者应劳苦用心的去治国行政。“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吉,悔亡”。这是说“在位者能劳苦忧心,没有害咎。不失掉爱心,自始至终,灾祸就不会发生。” “君子”是在位者,是治国安邦者的行为主体。“君子”在位就应劳苦用心的为民做事情,如同现代所讲述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个道理。在位者劳苦工作是一个方面,而另一个方面应时刻忧 思考虑如何把工作做好,这是“萃”的内涵。“君子”在位应劳苦忧思的去工作,无疑也是一项应遵循的工作原则。 22、“升虚邑”,发展才是硬道理 《萃》后是《升》,“君子”劳苦用心的目的是要使社会发展上升起来。《周易》里的《升》篇就是阐述社会上升发展的道理。“升”是本篇的句首字。“升”的意思是上升,发展。全篇的内容就是讲如何使国家不断上升、发展强盛的道理。“升虚邑”,就是说“使那些空虚落后的地区发展上升起来”。如何让发展上升,即实施的方针措施是什么:要向南方开发(“南征吉”)。 公允合理的发展上升(“允升”)。 关爱百姓,同时要利用好礼乐教化(“孚乃利用禴,无咎”)。 优先发展那些不发达的落后地区(“升虚邑”)。 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的发展上升(“贞吉,升阶”)。 要做发展规划,有利于实施长期的发展目标(“冥升,利于不息之贞”)。 这是《升》篇所讲的发展上升道理。“升虚邑”,是把那些不发达落后的地区发展起来,社会发展才是硬道理。故社会发展是“君子”应遵循的一项政治措施。 23、井,养民之道,才是君子之治的英明策略 《井》作为《周易》里的一篇文章,具体描述了井的属性功用、汲水之道以及对于水井失修废弃的态度及其修治方法等。《周易》作者以水井寓意养民的政治道理。《周易》对水井解释和阐发,通过水井的道理,使“君子”为政懂得恤民之道,济民以水,养民以惠,才是安身立命及立国之本。 《井》篇还通过讲述“水井”失修到复修比喻政治上失民心到得民心道理。用“水井”来象征国家政治上养民爱民的道理,政治就像水井那样若失修,就会失去养民的根本。政治失修,也就失去民心。这是让“君子”坚守王制里民本思想,“君子”懂得井水养民的道理,才能在治国理政上,遵循爱民这一根本原则。m.zwWX.ORg 24、《革》与《鼎》:革故鼎新的政治革命 《周易》里讲的“革”是政治上革命,而不是改良,即不是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而是一场革命。《革》里所讲的是在“大人”领导下的革命,不是“小人”进行的革命。“大人虎变,未占有孚”改革是在强有力的精英领导推行下进行,而不是在“王”或“天子”领导下。这里的“大人”犹如精英人物。 “有孚,改命吉”,这里讲的根本问题还是“执政为民”(“有孚”),改变旧秩序,吉祥。这里的“命”就是指根本的东西。 《周易》里的“鼎”,讲的鼎新。即解除旧制度,创立新制度。这里是借“鼎”寓意改革后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革》是将进行社会变革,而《鼎》是将变革后的成果进一步的巩固。 《周易》里有几处出现“大人”一词,多以“利见大人”一词出现。那么“大人”是否是“君主”、“王”、“天子”代称呢?显然不是。“大人”是高于“君子”,又不同于“王”的身份。“大人”是《周易》预设的精英政治人物。《革》中的“大人虎变,未占有孚”。这“大人”是一位能使人民值得信赖的人。“大人”是革命的领导或发动者。从《鼎》中的“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来看,“鼎颠趾”虽是比喻。“鼎”本身是王者的象征,是王家的重要礼器。“鼎颠趾”就是鼎颠了个头朝下,脚朝上。这象征大变改,唯把旧秩序旧东西换掉,不足于称“鼎颠趾”。“利出否”是指有利于消除沉积的废物。这还是比喻,即把旧有的秩序打破,才能换成新的东西。“得妾以其子”,这还是比喻,看来妻子没有生育,要纳妾来生子。这还是说把先前旧有的东西排除去,用新的来占有。这些不能不认为,作者希望的是进行一场革命,而不是修修补补的改良运动。故“革故鼎新”,依然是让“君子”明白这些政治道理。???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