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天下第一哲学》(十七) (第4/4页)
去解释今本《周易》卦爻辞,但已然把"贞"字解释为占卜。这种译法如何不让人误认为《周易》不是占卜的书呢?即使古代《彖》与《象》文和王弼《周易注》里也没把《周易》解释成占卜辞,倒是现代人把《周易》译成占卜辞。 这种译文,既不能把巫史披在《周易》身上的巫术外衣(即六·九爻式)剥去,又把《周易》当成卜筮之书来译文。看现在这些译文,内容句子是语无伦次,凌乱无序,既不像文章,也读不出逻辑性,不能不让读者认为《周易》是卜筮之书。何况当今的众多专家学者已把《周易》定性为卜筮之书。但看这些译文,总感觉《周易》与算卦那回事相差太远。看这些译文,算卦也不像,义理也不像,可这种译法,是当今的普片现象。这正是没有真正弄懂《周易》一书的性质及历史成因所造成的缘故。这种亦卜亦理的译法,既把《周易》说成是占筮,可又包含着说理的内容,这正是受后封建社会里的象数派释解《周易》所影响。 即使《周易》原创文本里的文章内容,篡改成卦爻格式文本。犹如用祭祀器物装酒,酒的性质并没有变,还是酒,并不因祭祀器装过就改变酒的性质变成神秘之物了。那么,《周易》原创每篇文辞,即使错误装入算卦格式里,文辞的含义一样并不能改变。假如史巫错把《论语》每章分割装进每卦里,如《左传》里记载那样,史巫一样会用于卜筮附会人事吉凶。同理《论语》的文字含义并不因装进卦爻里就改变其文字含义。道理很明白,《左传》记春秋时期史巫用《周易》卜筮,用《周易》里文辞去联想、附会人事吉凶。到帝制时期里易学象数派,用象数诠释今本《周易》每卦里的文辞。而现代人们去译注《周易》,已去掉象数释法,而单从今本《周易》每卦里的文字上去解释了。同是并没曾也没减的那些《周易》文辞,在运用和解释历史上却有巨大的差别呢?但那些《周易》文辞始终并没有改变呀!难道《周易》一书里文辞,即使用不同格式包装,如酒那样,始终还是酒呀!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这道理显而易见,《周易》一书里文辞始终决定其思想含义。不因任何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如《周易·随》原创时就是文章格式。一个六联体符号只是文章排序,符号排序后面是一篇文章。 原创《周易》六十四篇文章内容是没有名称的,后来《周易》一书内容,被命了名称后,史巫用其名称把《周易》篡改成以《周易》书里名称称谓的格式文本,我们称谓春秋《周易》文本。 再到战国末期又被篡改数字称谓的卦爻格式,即今本《周易》。无论这三种文本格式《周易》,但《周易》一书里的文辞内容没有变,即不多不少还是那些字。我们把《周易·随》里三种文本格式内容附下: 一、《周易》原创文本格式 “()随,元亨,利贞,无咎。 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系小子,失丈夫;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孚于嘉,吉。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 二、《周易》春秋文本格式 ()随,元亨,利贞,无咎。 ()萃: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 ()困:系小子,失丈夫。 ()革: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 ()屯: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震:孚于嘉,吉。 ()无妄: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 三、今本《周易》(数字卦爻格式) ()随:元亨,利贞,无咎。 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 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九五:孚于嘉,吉。 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