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_271 不懂沈忆宸 (二合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71 不懂沈忆宸 (二合一) (第4/4页)

曹端的影响。

    《明史·曹端传》,甚至直接称他为“明初理学之冠”,可见评价之高。

    能成为曹端的关门弟子,陈瑞初的学识才华毋庸置疑。别看年纪小,在南直隶地区却小有名气,被很多人认为青出于蓝胜于蓝,来日将成为霍州学派执牛耳者。

    “原来是瑞初兄,久仰大名。”

    沈忆宸客气恭维了一句,说实话他倒是知道曹端的名声,至于这个陈瑞初,那是着实没有听过……

    “客气。”

    陈瑞初随意摆了摆手当做回礼,言行举止中透露着一股高傲。

    在他看来,沈忆宸这种闭门苦读的士子,通通都是些书呆子,口才学识样样不行。

    能参与西湖集会,估计是沾了徐东海的光,这种人注定跟自己道不同不相为谋,无非过于客套。

    对方这副态度,沈忆宸不以为意的笑笑,当身份差距太大的时候,这些都变得无关紧要。

    相比较道不同不相为谋,自己才是那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

    招呼过后,陈瑞初就转身离去。此时徐东海表情有些尴尬的向沈忆宸解释道:“有才者多有些孤傲,向北兄切莫往心里去。”

    “怎会,你当年不也如此吗?”

    沈忆宸反而还揶揄了一句,陈瑞初简直就跟徐东海当年一个模子,都是一副目中无人的模样。

    “嘿嘿。”

    徐东海窘态笑了笑,自己当年好像没这么自傲吧?

    除了这个陈瑞初,接下来徐东海又领着沈忆宸,认识了好几个南直隶才子。

    这些人无一不是大明学派的后辈佼佼者,想要借此论道机会一鸣惊人,在士林中博得一个盛名。

    要知道到了明朝中后期,很多士林领袖哪怕没有功名官身,都能遥控影响朝政,更别说名望还能对仕途有着莫大帮助了。

    就在参与雅集文人差不多快到齐的时候,沈忆宸突然听到了楼上传来了一阵喧嚣议论声。

    “沈向北那异端邪说,尔等居然也奉为瑰宝,真是有辱圣人教诲!”

    “沈三元学说字字珠玑,句句箴言,何为异端?”

    一道义正言辞的反驳声音响起,就连楼船下层的沈忆宸都听的清清楚楚。

    “这是在议论我吗?”

    沈忆宸朝着徐东海问了一句,不出意外的话,大明应该没有第二个人会被称之为沈三元。

    “嗯,自从向北兄你的观念传到江浙后,文会雅集这种场合,总是免不了一番唇枪舌战。”

    “是吗,那上去听听,看看如何争论。”

    说罢,沈忆宸也不管徐东海的回答,自顾自走向上楼的阶梯。

    “事功逐利,无修身立德之本,这等学说也配称之为字字珠玑?”

    “沈三元何曾放弃过修身立德,他仅是赞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罢了!”

    听到这句辩驳,沈忆宸点了点头,自己确实赞成,不过我有说过类似的话语吗?

    就在此时,又是一名中年文人站出来驳斥道:“重利轻义,此乃文人所不耻,如果他不是三元及第,早就被千夫所指!”

    “这位仁兄你也知道沈向北是三元及第,论圣人言诠释在场谁人能及,经世致用怎能等同于重利轻义?”

    “事功学宣扬义利统一,那义与利如何分辨孰重孰轻?当义利一体之时,人人逐利便是道德崩坏之日!”

    这名中年文人慷慨激扬,引得在场众人纷纷叫好。

    “利”这个词,在古代就属于政治不正确的范畴,并且话语中有着很明显的断章取义嫌疑,能赢的一片叫好,就不足为奇了。

    与众人辩驳的这位年轻文人,此刻面红耳赤感到内心憋屈不已。

    明明沈忆宸就不是这样说的,他们为何要歪曲学说理论?

    但奈何没有舌战群雄的能力,气势上被众人给压倒之后,就有理说不出。

    “咳咳……”

    “其实吧,沈三元不是什么事功学,另外他观点里面也没有义利统一。”

    沈忆宸趁着空挡期间,适时的插了句嘴,算是为自己辩解两句。

    可没想到的是,这名中年文士听到后,看着他满脸不屑道:“讨论大道岂有尔等多言的资格,你懂沈向北歪理邪说吗?”

    这句话简直把沈忆宸给噎的半天说不出话来。

    好吧,我不懂沈忆宸。无限循环的我成了大明勋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