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四章 辽东王 (第2/3页)
也不信任锦乡侯府。 但当下形势不由人。 没有人会认为金江军战败,但也没人会想到,战事结束的会如此的快。 就像一个笑话。 金江军来了,金江军打仗了,金江军胜了。 自己与喀尔喀诸部,平日里再多的交情,也无法让忠顺王安心。加上辽西头部还有个居心拨测的北镇。 无论怎么想,忠顺王也睡不安稳。 见了忠顺王派来的官员,李长松面色如常,仿佛没有什么意外。 才回去自家府中,就让管家派亲信,连日去草原,告知身在喀尔喀草原上的妹夫。 忠顺王正悄悄的四处勾连,让妹夫小心。 “忠顺王没有底胆量激怒金江镇。” 忠心耿耿的老管家,确切的说道。 对于老管家的话,李长松并没有反对。 国内的形势,变化的太快。 随着乱民的死灰复燃,越演越烈。还有金江镇年复一年的强大,明眼人都不会主动放弃金江镇这条线。 至少在辽东这片土地上,谁也不会去得罪平辽侯。 平辽侯又没有造反。 高举大周的旗帜,深合国内勋贵的心意。 也只有忠顺王的身份,毕竟是皇帝的亲叔叔,才会把平辽侯放在仇人的位置上。 上个月。 流民军各部,大举进攻了四川,打下了重庆,从此乱民已经流动五省。 这也是朝廷,目前迟迟不愿意对金州做出反应的原因。 金江镇的战事,说起来可大可小,一个擅启战端是逃不过的,但是没有人说出来。 朝廷反而劝忠顺王不要乱动。 脾气最臭的忠顺王,竟然选择派人安抚自己,说明了什么?说明他怕了。 前几年还对金州试探了又试探,如今连问都不敢问。 想起当年被忠顺王欺压的憋屈和愤怒,李长松就感觉痛快。 而且说句心里话。 就算金江镇真的造反,国内会成什么样子,李长松推断不了,但是整个辽东。 包括北镇和辽西,绝对是金江镇囊中之物。 至于能不能打下山海关。 李长松也不太确定。 毕竟是天下第一雄关,非人力可及。 如果没有战场之外的因素,纯以军队想夺下山海关,的确不容易办到。 哪怕金江军火炮犀利。 但是金江军哪怕攻不下山海关,也可以坐拥辽东,奴儿干司,草原,朝鲜。 以金江军的实力,朝廷绝对无法动摇平辽侯在辽东的统治力,只会损兵折将。 从各方面来说,朝廷在辽东的损失都太大了,得不偿失,当下也无力再稳固辽东。 毕竟国内的乱民,已经足够朝廷喝一壶的。 除非朝廷有十万精兵。 朝廷有十万精兵吗? 恐怕没有。 不是朝廷没有在这么多兵,而是力有未逮。 而目前自己的实力,才八千军,还有两千军扣在忠顺王手中,更重要的是,兵甲不齐。 自从上一次得到了一批兵器盔甲,第二次的补给至今未至,忠顺王告诉他,他也没有办法。 辽西至今的几万兵,都马,甲,器皆不全,无力供养北镇。 毕竟,辽西不失才是第一目标。 对忠顺王的说法,李长松嗤之以鼻。 “由我们北镇在前面顶着,他当然用不着激怒金江镇。” “又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天下没有这等道理。不给北镇兵,就不能埋怨北镇结交金江军。” 锦乡侯府和金江军总兵刘承敏的姻亲,有御史写过弹劾,背后当然出自忠顺王之口。 此事对锦乡侯府造成了很大的被动,逐渐失去了皇帝的信任。 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北镇就失去了供应。 “要不要请金江镇支援些粮食给我们?” 老管家提议道。 李长松正纠结的时候,两名武将来了,开口就是埋怨。 “李使,请多派些粮食吧。” 一名武将精力憔悴,满脸的疲惫。 李长松摇了摇头。 他知道两人的来意,为了军中讨粮而来。 朝廷新补给不至,他只能选择让士兵们饿着肚子,一日供应一顿稀粥,让人们果腹。 至于有人营养不良生病而死,已经不是他能顾及的了。 粮食就这么多,他也凭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