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九十四章 辽东王 (第3/3页)
变不出来,必须严格的按照计划放粮。 “营中士兵每日两顿稀,可以适当的增加一顿稀饭,一顿干饭,让士兵们喘口气。” 另外一名将领讲出了他的办法。 李长松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营库中还有不足两千石的粮食,如果只管八千士兵,也只够一个月之用。 还有北镇的万余军属,以及牲畜等。 他已经求了忠顺王,无果后,又拜托了京城的关系,但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粮食只有这么多,那就只能这么安排了。 “既然如此,李使可否跟我去粥棚看看?” 两位将领,想要让节度使亲自去看看士兵们的困苦。 语言打不动此人,说不定看到残酷的现实,改变了节度使的主意呢。 李长松这次没有拒绝。 两人是北镇节度府世代的将领,也是他的亲信,无论如何,他都会给两人情面。 带着一众将官们,以及七八名生员。 李长松素来尊敬读书人,三令五申各兵将不得慢待读书人,所以几名文书,幕僚,虽然无官无职,却地位很高。 士兵们举着旗帜,在无数的各色各样的窝棚中,百姓们纷纷让开了一条道路。 去年的时候。 金江镇有七百万百姓,十万精兵。 一户只算七口人,正好一百万户,合十户养一兵。 十户人家不只是提供士兵的口粮。 还有军备,兵器,马匹等等。 如此这般,靠着金江镇土地的富饶,加上海贸等等利润,才算是把摊子铺开了。 北镇有什么? 不到两万口人,其中调来的士兵就高达八千。 所以整个北镇的开支,基本上都需要由国内供应,国内少供一分物资,北镇就短缺一分,绝对不会少于一分。 万余的军卷,种地是种不了多少的,又要养马等等。 所以到了青黄不接的月份,反而需要北镇的接济。 如此行径,又导致了人们的逃离,往南而逃。 将领们时不时窃窃私语一番。 一行人行走到粥棚,李长松亲自拿起勺子,在锅里舀动了几下,里面全是水。 锅里的稀粥,又不是给外人吃,接济的也是军卷。 这一处都是这般光景,别处供应妇孺老弱的粥棚,不用看也晓得更加不堪。 至于士兵们,则在营中开伙,锅里放的米粒,肯定比军营外头要强几分。 李长松脸都黑了。 其余的将领们也不说话。 他们就是让节度使来看看,士兵们真的吃不饱肚子,如果继续这么下去,会饿死人的。 士兵们手里有武器,可不会乖乖的等死。 李长松无奈的叹了口气。 “我写信给平辽侯,希望他能看在我们的情面上,支援兄弟们救命的口粮吧。” 不是他心黑,所以不顾兄弟们的死活。 他找平辽侯借粮。 就算他朝中有人,朝廷也会认定他和金江镇之间,关系不清不楚,本来就受到的猜忌,又会加重几分。 而且他更怕平辽侯。 北镇的官兵和百姓,谁不谈金江镇?谁不暗羡金江镇?如果不是北镇的管控,北镇的人口早就跑入了金江镇。 今日找平辽侯借粮容易,他日平辽侯振臂一呼,北镇到底姓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北镇的八千兵也是兵。 到底训练了数年。 别看现在发挥不出什么战斗力,那是因为吃不饱肚子,武器兵甲也不坚。 到了金江镇手里看看。 要不了半年,就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将领们管不了这么多,听到节度使的松口,众人情不自禁的笑了起来。 “两日放一顿干饭。” 视察完,李长松改变了主意。 以他对平辽侯为人的了解,平辽侯必定会答应借粮给北镇。 为了挽回一些人心,李长松决定主动出血。 见节度使的大方,众将领越发的高兴。 他们是不会饿死的。 但是士兵饿死了,他们就啥也不是。 朝廷不管,只能找到了金州。 至于平辽侯是否会造反,从龙之功也不错。 毕竟金江镇的实力如此的强大,就算无法入关,守着万里之大的辽东,当个辽东王是不成问题的。键盘战斗家的红楼从辽东开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