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雄风_第一百三十章 单于夜遁逃,大雪满弓刀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章 单于夜遁逃,大雪满弓刀终 (第4/5页)

默选戎马,不告父兄,至使太傅(袁隗)一门,累然同毙。不仁不孝,绍罪三也。--《后汉书公孙瓒传》

    可见典选吏部的周毖与许靖,实际分别是靠“董卓同乡”与“袁隗同乡”的关系才得以出任。

    另一方面看,周、许二人虽然受尽董卓礼遇,却心向关东,甚至故意表奏心怀不满的士族出任关东牧守(诸如刘岱、张邈、孔伷、张咨),最终酿成大乱。

    在董卓的清算下,周毖被杀,许靖出奔。

    我们再看看董卓的聪明之处:

    “阉党乱政”是贯穿东汉的痼疾。

    自章帝刘炟(刘秀孙子、明帝刘庄之子)以后,皇统屡绝,幼主嗣位之事极端频繁。

    因此外戚与宦官的争斗,便成为东汉的主旋律。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董卓之前,已经有孙程政变,党锢之祸,陈蕃窦武之死等诸多由宦官发动的宫廷惨剧。

    至于何进被杀,不过是宦官政治的另一个缩影。

    董卓上洛(189),恰逢十常侍之乱。

    因此清算宦官,为党锢名士平反,便成为增加名望的契机。

    董卓率群臣上书,平**锢冤案时,“三公人选”是特别需要关注的。

    太尉即董卓本人,司徒是黄琬,司空则是杨彪。

    考虑到此次上书,三公俱带斧钺仪仗,可知排场与影响相当惊人。

    (董)卓乃与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俱带鈇锧诣阙上书,追理陈蕃、窦武及诸党人,以从人望。--《后汉书董卓传》

    彼时刘协仅有九岁,无异傀儡,根本不具备处理政务的条件。

    由此可知,此次政治表演,不过是董卓演给天下人看的把戏罢了。

    历史也确实是如此发展。

    董卓在“平反冤案、以从人望”之后,立刻将自己从太尉晋升为相国。

    “董相”之名也自此而始。

    于是悉复(陈)蕃等爵位,擢用子孙。寻进(董)卓为相国。--《后汉书董卓传》

    与董卓共同参与表演的黄琬与杨彪,二人的出身履历,比较值得关注。

    司徒黄琬是荆州江夏人,本是豫州牧,被董卓征召为司徒。

    其幕后勾连,恐怕与他中平年间(184-189)出任“右扶风”有关。

    中平初,(黄琬)出为右扶风。--《后汉书黄琬传》

    黄琬履职的(司隶)扶风,与董卓的老家(凉州)陇西临洮相距不远,均在关中。而扶风郡与临洮郡,在三国时代均被划入雍州,可知风土习俗应当比较接近。

    是时不置凉州,自三辅拒西域,皆属雍州。--《魏书张既传》

    且董卓长期活跃在扶风地区,曾有“屯军扶风”的记载。与黄琬应有故交。

    时六军上陇西,五军败绩,(董)卓独全众而还,屯住扶风。--《魏书董卓传》

    黄琬在灵帝末期出任豫州牧,而董卓集团的吏部尚书周毖,其父周慎亦曾出任豫州刺史。从这个角度看,或许黄、周二家亦有私交。

    周珌(毖),豫州刺史(周)慎之子也。--《东观汉记》

    司空杨彪出身弘农,与黄琬履职的右扶风,在东汉时代同属司隶校尉部;

    且杨彪父杨赐是黄琬仕途的举主,两家亲近可见一斑。

    光和末,大尉杨赐上书荐(黄)琬有拨乱之才,由是征拜议郎,擢为青州刺史。--《后汉书黄琬传》

    更重要的是,杨彪之祖杨震,名闻天下,号称“关西孔子”。

    董卓作为雍凉豪族,对弘农杨氏必然有所敬畏。

    再加上杨彪与汝南袁氏通婚(杨彪娶袁术姊妹),因此在董卓与袁隗合作的环境下,受到重用理所应当。

    (曹操)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魏书曹植传》

    实际杨彪的前任司空,也恰恰就是董卓。

    中平六年,(杨彪)代董卓为司空。--《后汉书杨彪传》

    杨彪在关中朝廷中(190-195)可谓仕途显赫,虽曾被短暂免官,旋即复起,历任大鸿胪(九卿)、少府(九卿)、太常(九卿之首)、京兆尹(治长安)、光禄勋(九卿)、最终官至太尉(三公)。

    这与其“出身关中”是不可分割的。

    好,现在,咱们聊聊蔡琰老爹蔡邕。

    在被董卓提拔的名士中,蔡邕是个异类。

    他既非董卓的乡党,也没有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