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_第二百一十九章 攻破阳翟,荀俭之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九章 攻破阳翟,荀俭之死 (第1/3页)

    淳于琼一听,当即想到这是声东击西之计,但又不是很确定,因为东门同样遭到了猛烈的攻势,刘擎的兵马已经杀上了城头,完全不像是佯攻。

    「李司马,传我令,速调城中兵马支援城西,城西若失,那你是问!」淳于琼急道。

    李司马又一溜烟的下了城头,前去找援军,淳于琼再看城下,新冲上来的攻城兵已经开始攀城,城头压力骤然增加,两名持刀兵士一齐跃上城头,朝着淳于琼就是乱刀砍来。

    淳于琼顿时退了两步,挪腾向一边,一剑将其中一人挥砍在地,另一人,则被一拥而上袁军砍倒,然而下一刻,便又有两人跳出,杀向袁军,猝不及防的将数名袁军砍翻在地。

    淳于琼见状大惊,连自己跟前的城头,都被突破了,再看城头,已有源源不断的刘擎军攀爬上来。

    「给我顶住,杀下去!」淳于琼大喊,亲自杀入战圈。

    就在东门进行惨烈的城头争夺战时,西门的城头,也爆发了激烈的战斗,然而战斗虽然激烈,袁军的损失,却着实重了一点,好似李司马不断调兵前去防守西门,西门依然面临巨大的压力。

    与进攻城东的陈留军比,高顺率领的陷阵营,战斗力强的不是一丁半点,他们手中有盾甲作为防护,登城时不惧一切弓弩,小块的石头,也能承受的住,所以城西的驻防,颇为窝囊,一个照面,高顺就率人杀向城头。

    李司马的援兵,持续赶来争夺城头,场面十分诡异,好似袁军,才是进攻城头的一方。

    高顺亲手解决了数名袁军,通眼望向城中,正有数道兵马朝此地运动,此时若贸然杀下城去,容易被袁军围堵,毕竟陷阵营战斗力虽强,人数却不占优,陷入重围,也是麻烦。

    「据城而守,不得下城!」高顺下令道。

    既然袁军想夺回城头,那便占据有利地势,再打杀一波,消耗袁军的有生力量。

    很快,城西城头已经失的消息,通报到了淳于琼耳中。

    淳于琼并没有太多意外,渤海王兵马的战斗力,他也不是没见识过,继续他亲自带兵前去援助城西,东门城头也会失守。

    眼前的难题是,即便是他在,这里的城头也未必能守得住。

    首日作战,便如此不济,淳于琼心中明白,阳翟已不是他能守住的了。

    若能撤离,退守钧台,颍川尚有希望,若兵马都折在阳翟,那颍川,可真就要丢的一干二净了。

    淳于琼一咬牙,揪过前军司马,道:「你负责东门防守,西门欲失,我去看看!」

    司马连连点头。

    淳于琼当即拉上左右两部司马,下城而去。

    左司马连忙问:「将军,西门战况如何?」

    「快守不住了。」淳于琼道。

    「那我们快赶过去!」右司马连忙道。

    「不!」淳于琼当即反驳,说出了一个震惊两人的决定。

    「此城已无法久守,我欲撤离此城,保存生力。」

    左右司马面面相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你二人带本部兵马,分别从南北两门撤离,往钧台集合。」

    「将军,那你呢?」左司马问。

    淳于琼叹了口气,道:「我得带西门和东门的将士撤离啊,不管多少。」

    两位司马一听,急道:「将军不可,若不及时撤离,恐遭不测!」

    「听命行事吧!」淳于琼果决道,看着两位离去,不由得叹了口气。

    很快,东门的徐晃发现,城头的袁军竟然后撤了,同时,接到报信,南门有袁军向外逃窜。

    「看来袁军打算放弃阳翟了,想这般容易()的撤离,做梦!」徐晃当即下令:「骑兵听令,随我出击!」

    东门攻势进展顺利,已经无存在什么佯攻,而且拿下已是定局,徐晃打算亲自率骑兵前去追击袁军,否则,若被其走脱了,拿下颍川还会被重重阻碍。

    西门的高顺守着守着,突然没有了新加入的袁军,甚至原有的,都开始逃跑了,高顺当即判断,袁军这是撤了,高顺不由分说,率军入城。

    果真,一路上并未遇到什么抵抗,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