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3节 (第3/3页)
年近五十,在阁老位置上满打满算也就待了八年,可你顾青樾入阁时,还不到四十,在次辅的位置上一坐就是十多年,老夫如何能与你相比。” “说到底,这人有人运,官有官运,老夫入阁时,凤阁虽有四位宰执,却是某些人的一言堂,如今这位首辅虽也强势,可与那陆允安相比,到底通情达理太多了,你们次辅的日子,也远胜老夫当年。否则,这凤阁,哪里轮得到你与韩莳芳这样的资历来坐呢。” 一旁杨清面色已难看至极。 他料到这文尚会倚老卖老,仗着资历深,说些不中听的话,却没料到对方竟能倚老卖老到这等地步。且还当着他们这些下属官员的面。 跟着侍奉的司吏也悄悄抹了把汗,没料到这礼部尚书竟如此出言无忌。 顾凌洲端坐案后,抚须笑而不语。 文尚越发洋洋得意,想,便是以刚正闻名的顾青樾又如何,在他面前,不也得让他几分面子。 文尚书伸手理了理官袍,还欲再说几句,耳畔忽传来一声轻笑。 虽则只是极轻一声笑,落在文尚耳中,竟有些轻蔑的意味。文尚目光斜斜一扫,便瞧见了侍立在顾凌洲身侧,一身青色官袍的少年郎。 少年嘴角笑意尚未消尽。 文尚当即沉下脸,问:“你笑什么?” 卫瑾瑜道:“没笑什么,就是突然想起之前听过的一桩趣闻而已。” “什么趣闻?” “路边长了颗枣树,树上结了很多又红又大的枣儿,一个老头儿和两个小孩儿都想摘树上的枣子解解渴,老头够不着,回家拿杆子,等回来一看,两个小孩已经爬到树上,把上头的好枣全部摘光了,老头便气得在树下跺脚大骂:‘我要是再年轻个十岁二十岁,这些枣儿,能轮得到你们这些兔崽子吃?’” 文尚就是再迟钝,也能听出对方是指桑骂槐,在借这子虚乌有的趣闻故意奚落自己。 想他身为文氏家主,七卿之一,天盛元年最早入阁的阁臣,走到哪里不是受人追捧,被人恭维,何曾遭过如此羞辱,当下怒不可遏,拍案问:“好一个伶牙俐齿的黄毛小子,你是何人?也敢在老夫面前搬弄口舌?” 卫瑾瑜抬袖,不卑不亢施一礼。 答道:“督查院御史,卫瑾瑜。” 文尚一愣,皱眉。 好半晌,冷笑道:“我当谁,原来是首辅口中的不肖孙,为了往上爬连祖宗都敢出卖的小白眼儿狼啊。” “尚书大人此言差矣。” “身为督查院御史,下官所行所为,皆是凭国法律法,而无任何私情。” “倒是尚书大人身为七卿之一,罔顾事实,颠倒黑白,诋毁侮辱下官,还连带着毁坏首辅清誉,不知是何居心?还是说,文尚书是要当着阁老的面教导下官,身为御史,应当徇私枉法,而不应秉公守法?” “你你你——”文尚气得两眼发黑,几欲吐血,食指中指并在一起,颤颤指着卫瑾瑜,一时竟说不出话来反驳,浑身哆嗦半天,只能朝顾凌洲道:“青樾,这可真是你教出来的好下属啊!” 顾凌洲这才侧目发话:“老尚书面前,不可无礼,还不与老尚书认错。” “下官失言,尚书大人见谅。” 卫瑾瑜垂目,淡淡说了句,语气里毫无半分恭敬可言。 到底还有正经事,对方身份又特别,有太后护着,文尚只能强咽下这口郁气,道:“今日老夫过来,其实是有一件正经事要与顾阁老商议。” “老夫马上就要致仕,礼部在六部中看着无足轻重,却掌着祭祀科举两件大事,稍有差池,那是要动摇国本的,这礼部尚书的位置,无论交给谁,老夫都不放心啊。这些日子,老夫是辗转反侧,悬心不下,思来想去,也只有老夫那个不孝子怀良,能勉强担此重任。” “只是此事毕竟还得你们凤阁来裁夺,首辅与韩莳芳那里,老夫已经打过招呼,眼下,也过来与你说一声。” “青樾,你应当没有异议吧?” 文尚书抬高了些语调,问。 说完,文尚书又捕捉到一道冷笑。 他不由眉峰耸立,目光咄咄逼向那站在角落里的少年郎:“你又笑什么?” 卫瑾瑜抬目,一脸无辜:“尚书大人听错了,下官没有笑。”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