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7节 (第2/2页)
绝佳位置。 他若一直坐在上面喝酒,多半看到了他摘灯。 谢琅打听了东市其他几个赏灯地点,沿着人流走去。 到了一处灯棚下,忽见一张长案前,几个年轻的士子正援笔而书,像是在写灯谜答案,其中一个,一身素色广袖绸袍,形貌风雅,谢琅心头突一跳,立刻大步走了过去,伸手抚上那人肩膀。 对方回头,露出一张全然陌生的脸,用困惑目光望着谢琅。 “我们认识?” 谢琅缓缓松了手。 那书生说了句莫名其妙,继续提笔写自己的答案了。 行人如织,卫瑾瑜站在街边一处十分不起眼的花灯摊前。 卖灯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翁,一边做生意一边抱着自家的孙子逗弄,见卫瑾瑜盯着那些花灯看,笑呵呵问:“公子相中哪个了?老朽在东市卖了二十多年的花灯,这一条街上,可再没哪一家比老朽的灯更便宜了,公子若要,三文钱一个,五文钱两个。” 卫瑾瑜一笑。 “我自然知道。” 老翁意外:“怎么,公子买过老朽的灯?” 眼前年轻公子衣着精致,贵气天成,显然不是一般人家的公子,若是光顾过他这摊棚,他不会丝毫没有印象。 况且,这样衣着打扮的年轻人,轻易看不上他的灯。 “以前有幸,和家父家母来过。” 卫瑾瑜道。 老翁恍然大悟。 “那得许多年了吧。” “是,许多年了。” 卫瑾瑜挑了一只兔子灯和一只豹子灯,从袖中摸出一块碎银递给老翁。 老翁道:“公子这钱大,容我凑一凑。” 卫瑾瑜照旧一笑:“不用了,就当我请令孙吃糖吧。” “这怎可以。” 老翁受宠若惊,急忙想要去扒拉铜板,抬头一看,那少年郎已经提着两盏灯,往长街另一边走了,很快消失在人流深处。 顾府府门大开。 马车络绎不绝驶进府中,今夜除夕,除了在京任职的杨清,顾氏其他子弟也陆续从外归来,陪顾凌洲这个老师一起守夜。 顾忠一整天都在忙着迎人。 算着人回来得差不多了,顾忠正要吩咐关门,忽听后方有人道:“阿翁留步。” 转身一看,就见一人提着两盏灯站在府门前。 “御史怎么过来了?” 顾忠颇为意外。 卫瑾瑜近前,从袖中取出一个匣子,道:“明日在下可能不在城中,无法亲自登门给阁老拜年,故而今夜提前过来。这是下官为阁老准备的新年贺礼,还望阿翁转交给阁老。” 匣子细长,上绘青鸟祥云图案,自有一股古朴味道。 按照规矩,明日一早,督查院及各部官员的确会登门向顾凌洲这个次辅拜年。其他六部也就算了,眼前少年郎是院中御史,这礼节的确免不了。 顾忠暗暗感叹对方办事之周全,双手将匣子接过,道:“御史放心,我会将御史心意一字不差转达阁老。只是,眼下阁老就在府中,御史何不当面呈送。” “阁老难得与弟子团聚,下官不敢擅自叨扰,有劳阿翁。” 卫瑾瑜又从袖袋里取出一个黑色瓷瓶,道:“之前有劳阿翁照料,这是虎骨丹,强身健体最好,还请阿翁笑纳。” 虎骨难得,虎骨丹名贵,天下皆知。 顾忠:“此物太过贵重,还请御史收回。” “此丹也是我偶然得到,可惜与我体质不合,留在我手中也是浪费,我观阿翁英华内敛,应是有内家功夫在身,想来是可以化解此丹药性的。还望阿翁莫要再推辞。” 其他东西也就罢了,虎骨丹这样丹丸,对习武之人来说,的确可遇不可求。 对方年纪虽小,做事分寸却拿捏得很得当。 顾忠便爽快收下了,道:“那就多谢御史了。之前照料御史,不过举手之劳而已,还请御史勿要再放在心上。” 上京除夕夜不宵禁,城门也可自由通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