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9节 (第1/3页)
明棠一愣,想了好一会儿,道:“是雍王!” “没错。如果让赵王登基,朝政势必会落入裴氏之手,那时的裴氏,与如今的卫氏无异,这绝不是皇帝想要看到。” “可陛下待雍王却很冷淡,前几日还因为赈灾之事当着百官的面表彰赵王,训斥雍王,让雍王十分抬不起脸。” 卫瑾瑜一扯唇角:“有时候,冷待一个人,未必是真的冷待,而是保护。皇帝心思何等缜密,眼下裴氏势大,雍王又无依无靠,他比任何人都明白,他的宠爱,只会将雍王推入危险的深渊。” 明棠道:“所以,公子才让雍王继续示弱,这样裴氏和赵王就会觉得雍王毫无威胁。” “这只是一个原因。示弱,会让皇帝更加喜爱雍王,因为皇帝便是靠这样的方式去博取天下人同情,他会十分欣慰,这个和他有着同样出身的儿子,得了他的真传。” 卫瑾瑜明显是以讽刺语气说出这样的话。 少年眸中笑意散去,转为幽冷。 “我与皇帝,某种意义上是握着同一个筹码。” “不过,这筹码如何用,要由我说了算。” 之后几日,卫瑾瑜一直待到顾府藏书阁内读书,每日读完,还会写一份读书心得,准时送到顾凌洲书阁的案面上。 至于顾凌洲有没有看,他就不得而知了。 这日正在二层翻看经卷,就听一层有说话声传来。 “你们听说了些,昨日清谈会,家主竟然带了杨师兄和那个苏文卿过去,杨师兄也就罢了,是家主亲传弟子,那苏文卿算怎么回事,莫非也要拜入顾氏门下?” 另一人道:“有什么办法,谁让人家才学过人,还懂得讨家主欢心,不像咱们,每回功课考校,都被家主斥责。” 卫瑾瑜立刻识出,这是寄居在顾府,正在上京游学的几名顾氏本族子弟。 这段时间,卫瑾瑜住在顾府,经常进出书阁,和几人常常相见,也算有了点头之交,思衬片刻,放下手里的经卷,另拣了两本书,往一层走去。 “瑾瑜?” 几人忙停止谈论,和卫瑾瑜见礼。 卫瑾瑜微微一笑回礼,将手中书递给其中二人:“这是两位师兄上回想要的经卷,我找书时恰好看到,就顺便取了出来。” 二人露出喜色。 “我们找了许久都没有找到,倒让你翻着了,还是你细心。” 说完,其中一个忍不住替卫瑾瑜抱不平:“瑾瑜,你才是阁老亲传弟子,按理,你新入门,这清谈会,理应你跟着去,如今倒让那苏文卿雀占鸠巢,你怎么也不争取一下。” 卫瑾瑜温和道:“清谈会对参加者身份并无限制,阁老带苏大人过去,并无不妥。” 众人见他如此不争不抢,都纷纷摇头。 卫瑾瑜问:“几位师兄从外面回来,可有其他新鲜消息?” “自然。” 其中一个立刻眉飞色舞接话:“你大约还不知道吧,西京大捷,又夺回三城!” 卫瑾瑜心口突一跳,一时间,只觉因为镇日浸泡在书阁里波澜不惊的心都掀起了激潮。转头往藏书阁外一看,才发现几日过去,春色更浓,湖畔已长出春草。 谢琅比他想象的还要迅捷,强大。 他没有看错他。 卫瑾瑜挑起唇角。 说话的弟子还在激动道:“加上之前夺回的四城,西京十三城,已经有一大半都回到了大渊手中,如今上京百姓都在街头点鞭放炮,欢呼鼓舞呢!” “首辅,西京大捷。” 卫氏乌衣台,刑部尚书龚珍亦第一时间将消息传与卫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