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6节 (第1/3页)
夏柏阳激动地摩拳擦掌。 接着又意识到什么:“世子是从宣城连夜赶回西京的?” 夏柏阳是实打实的惊愕三日三夜苦战,就算是身强体壮的士兵身体怕也要接近强弩之末,这位世子竟还能连夜行军,回援青州,在青州城外以风卷残云之势荡平狄人大军。 且此刻还能精力充沛坐在这里与他们交谈叙话,面上丝毫疲态也无。这需要多可怕的体魄与武力才能做到。 这是生平第一次,夏柏阳对“北郡谢氏”四字有了完全不一样的认识。 “青州之危,一直在我担忧之中,此次有惊无险,也有赖诸位及时肃清谣言,稳定民心。” 谢琅道。 夏柏阳一听这话,便明白谢琅对青州情况已经知晓。 便道:“这也要感谢世子,及时让孟主事回来帮我,否则,夏某当真独木难支。此次守城,孟主事当居首功。” “其实我一直有一事未解,孟主事,你是如何看出来,那些狄兵是山匪假扮的?” 孟尧一笑:“这也是我守城时无意发现。狄人虽聚集了数万大军在青州城外,但进攻之时,队形并不完全统一,尤其是后半部分大军,经常出现阵型混乱的情况。狄人骑兵出了名的训练有素,不应该出现这样的错误,这是其一。其二,我发现白日里偷袭的狄人先锋,和夜里偷袭的狄人先锋,士兵所用战马,品种完全不同,狄人战马,以腿短闻名,可夜里那批狄兵所用战马,却高高瘦瘦,根本不像狄人马匹。” “自然,这都不是最重要的理由,真正让我确信自己猜测的,是因为卫公子。” 谢琅原本垂目听着,听到这句,倏地抬起眼。 夏柏阳也意外:“卫三公子?” “是。” 孟尧道:“卫公子离开青州前,曾赠予我三个锦囊,说若有朝一日,青州面临难解围困,我可取出锦囊,或有出路。” “锦囊可还在?” 谢琅直接站了起来,问。 孟尧点头。 从怀中取出随身携带的那一只,起身递出。 谢琅握在手里,展开藏在其中的纸条,只见上面写着:朝廷若围剿青州,极可能会借助山匪之力,设法揭露真相,自可稳定民心。 谢琅握着锦囊,陷入沉默。 等众人离去,李崖试探问:“世子怎么了,三公子留下这只锦囊,解了青州危难,是天大的好事。” 谢琅道:“的确是好事。” “可他安排得太周祥了,周祥到——令我有些不安。” 一个人再算无遗策,也是需要耗费同等心力来筹谋的,他无法想象,为了妥善安排好青州的一切,让他无后顾之忧,他付出了多少心力。 自然,还有更重要的。 他有些想他了。 无日无夜不在想念。 相见之日却还遥遥无期。 ** “阁老,卫悯正式回朝后,头一桩事就是整饬六部,并借着甘州布政使通敌一案,直接以渎职罪名罢黜了吏部尚书刘茂,并将龚珍从刑部尚书提到了吏部尚书的位置,另提刑部侍郎周通为刑部尚书。自卫氏重新掌了官员任命大权,各部中凡是与裴氏有牵连的党从,轻则罢黜,重则流放出京,如今朝中风声鹤唳,人人自危,再这样下去,恐怕兵部与户部亦不能保全,阁老便任由卫悯如此强势施为么?” 杨瑞垂目立在书房中央空地上,担忧道。 韩莳芳闭目坐在案后,闻言冷冷一笑。 “他卫悯有底气这么做。” “如今谢琅占据西京、青州,势力日盛,朝廷想要钳制这头猛虎,必须有足够兵力与其相抗。而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