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73章 (第2/2页)
若市,每日有彻侯和富户带着成箱的铜钱请求让子侄拜入二者门下。 就像清代的绍兴师爷遍布大江南北,《人民的名义》里也有秘书帮和汉大帮之别。 在古代,除去宗族力量,也就只有同门之谊最为牢固,门槛最低。 只是这同门之谊是否演变成现代的学阀与明代的朋党,还需进行一番调控。 不过就现在的情况而言,百家争鸣总好过一家独大。 与其让勋贵垄断上升渠道,重复《周礼》的阶级固化,倒不如借学派之手打破现状,培养一批真正的寒门学子。 “文公可是陛下钦点的未来丞相。”与公孙弘同桌的儒生荣辱与共道:“查抄绛侯与汝坟侯后,陛下便把绛侯子侄在长安的宅子赐给文公。” “那可是尚冠里的宅子欸!” 西汉的尚冠里与戚里至于现代就是曼哈顿的上东区,北京的万柳书院……的加强版。 汤臣一品搁这儿都不算什么。 要知道,长安八里的地价都炒到四十万钱一户。更别提权贵林立,扔块砖头都能砸死关内侯的尚冠里。 绛侯周亚夫可是官至丞相,其父平定诸吕之乱的老牌贵族,自然在尚冠里的黄金地段购入房产。 他家在被当今天子连根拔起后,因为要给昌平大长公主与周翁主一点薄面,所以留下周家老宅作为周翁主的陪嫁,余者都被收入少府,用于陛下赏赐功臣。 刘瑞赐给文党的尚冠里宅邸虽然比不上周家老宅,但是距离未央宫仅有三分之一个时辰的车程。这份恩宠搁在汉朝也就只有太皇太后的老宝贝袁盎与刘瑞的舅公薄戎奴有幸受过。 邓通不谈。 邓通那是文帝赏了两座铜矿,所以比袁盎和薄戎奴的待遇也不差什么。 公孙弘闻言,自是羡慕不已:“若及文公三成,吾便能此生无憾。” 末了,他便看向二楼的一处特殊位子。 不同于一楼全是堂位,二楼虽有雅间供人谈天说地,但也不乏靠着栏杆惬意听书的清闲位。而在这些清闲位里,正对着中央舞台,占了一条栏杆之距的听书包间最为罕见。 公孙弘的位子不太好,但也能见那处包间以香木和薄纱作为遮挡,即便不见内部构造如何,但是瞧着众人有意避开此处,便可猜得能进此处的不是一般人。 搞不好是二千石以上的大官乃至信乡长公主本人的专座。 “二千石以上的大员?那你也太小看这家茶肆了。”当公孙弘问起什么样的客人能去二楼的那间特殊包间时,同桌的儒生丢给他一“努力联想,最好是往天上想”的夸张眼神:“除了信乡长公主,还有谁能进去喝茶?总不会是宫里的薄太后和甘泉宫的太皇太后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