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34 (第1/2页)
坑的人100元的误工费。 直到第三天,来了一个人。 不要钱,自愿下天坑。 他是一个驴友。 他徒步登了数百座山。 对于自然的奥秘,这位驴友当然不会错过机会。 只是,在他下天坑之前,庐大记及新闻频道天坑报道摄制组,与驴友签了一个协议,自下天坑起,所见一律不许说。 不说。 驴友素质很高。 对江洲的山水非常热爱。 好吧,驴友下了天坑,发现了什么,晚上的新闻等着播报爆炸性的消息。 居然,驴友看到了几块残碑。 借着手电筒的光亮,驴友记下了碑石上的字,清晰的只有八个字: 禽——势——其——鹤——隐——归——之——竹…… 这八个字,驴友生怕忘了,一直到出天坑口,还在念叨。 然后,匆忙找到自己的手机,把这8个字录音了下来。 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 如果他把残存的这8个字,公布于众,那么足够让江洲的文史学家激动不已。 在穹窿山的崖壁,一直有摩崖石刻的记载。 后来,后来因为一直找不到碑石,另一派人开始质疑穹窿山有碑石一说。 连同,谢锜大将军的幼子谢颐,曾经披历十数载,为中华文学的宝库,贡献了文选一部的记载。 撷骊阁往事历历。 可以揭幕了吧。 可是,这怎么可能。 那个驴友,他连一个真实的名字都没有登记在册。 既然他冒死到天坑弄到了足以惊天动地的文字记载,他为什么要宣之于口,告诉别人。 他又不是三岁黄口小儿。 他的智商非但不低于平均线,还高出平均值那么许多。 他出了天坑,人就像被地下的泉洗过一般,浑身湿透。 是多么的人生一劫。 所以,他保留了天坑里的秘密,他要留着这个天大的秘密。 江洲,叫“渚”。 那是一座城市刚有雏形,刚有人聚集时的第一个名字。 江洲的第一个名字叫——渚。 那一次发现,是在1990年代。 一个叫做三叔的农民,在夏天,锄地,锄出了一块石头一样的东西,上面的文字像花草一样粘连。 那时有一个在北京做大学问的江洲人,名字叫做唐国均的。 他是研究甲骨文的,考证出脚下的这块土地,这座城市,在三千多年前叫做“渚”。 这个农民的名字,农民锄地的那块宝地,以及“渚”,载入了史册。 这第二个下天坑的人,对江洲第一个名字的发现的所有历史。 他一直留了心眼。 这三百多座山,不是白爬的。 颜涓若乘坐的航班,在半小时后,广播响了起来,开始检票登机。 颜涓若匆匆与朱绣与姑姑告别。 一眼也没有看那个穿合欢花色长袍的女子。 不是不想看,不是不敢看,而且觉得,她—— 其实是个陌生人。 涓若态度的转变,瞬息万变,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刚才还想一看究竟,在转身的一刻,心情全变了。 管她如何。 像又如何,不像又如何? 有关系如何,没关系更是如何。 挥手从兹去,一切如浮云。 江洲的风风雨雨,你负我又如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