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66 (第1/2页)
的望族吗?”唐念约又问。 “是,也不是。是望族不假,但那,不是我们唐家。” “爸,那江洲的望族是谁家呢?就是鲍家吗?” “是鲍家。”唐老斋肯定地说。 “呵,爸,我知道了。鲍家,江洲有名的望族,只是可惜了。” “鲍家才是望族。还有一家,是姓裴的。”唐老斋望着风中的板栗树,说道。 “秋妃家是望族吗?”念约问。 “秋妃家,她祖上姓刘,也不是什么望族。秋妃是一介女流,再怎么传承,也传不到现代。念约是秋妃学术研究会的,怎么问出这样的话?秋妃祖上是山西人,她爷爷辈的人逃亡到了江洲……” “那,秋妃园呢?在市中心的,那老房子和三进四合院是她家的吗?” “你呀,还是学问太浅,又书生气。你没有读一点社会学吗?没有读历史,还是没有生活体验?几千年的变迁,在中国当代,房子年代过不了百……这些都相当小儿科……念约呀……” “是,爸爸,我是糊涂了。那裴家,我怎么不知道?” “说起来话长了,这个裴家,本来是都城人氏,祖上出个一个大和尚。”唐老斋说。 “大和尚?那怎么有后代?”唐念约很惊讶。 “和尚就没有后代,你是听谁说的,现代的和尚也好,古代的和尚也好,有子嗣的并不少见。” “这,爸爸,这个我真不知道,和尚也能结婚生孩子。” “结婚生孩子?这又是什么逻辑?结婚能生孩子,没结婚就不生孩子?结了婚就肯定有孩子,没结婚就没孩子?人类学、社会学有这么简单的吗?” “哦,那。裴和尚有孩子,那孩子的妈妈是什么人呢?”唐念约是故意装天真了,目的如果是引起父亲的兴趣,让他开心还情有可原。 可是,别太天真,让人识破。 “这个?还真没有人考据过,我也没有问。在封建社会,大户族谱上有原配的姓氏,但妾室就不一定有了。” “裴和尚真是够风流的。”唐念约嘀咕。 “女儿呀,不要轻易给人贴这种标签。人之大欲,不灭。没有人之欲,哪有人类繁衍。” “哦。” “裴和尚大名裴相。血统嘛,可考的是出自贵族,三代以上祖宗做过太公太傅。虽然民间传言裴相大和尚与谢锜大将军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那肯定是讹传。” “哦,那,爸爸,裴家是江洲望族,江洲有他家的祠堂吗?有宗庙吗?我怎么不知道?” “你呀,跟着我去京都时间久了,可能都忘了江洲的事。江洲辖内,离城市70公里处,有一座古镇……” “古镇?江洲周边有许多历史久远的古镇。” “裴城。” “裴城?啊,爸爸,裴城这这样来的啊?我还记得从前去过这座古镇,那里有一口井很神奇,对了,是有裴姓的宗庙……” 裴城,虽然只是一个小镇,但它叫做城。 历史比江洲市还长。裴城的确是因为历史上出了一个大和尚,姓裴而得名。 到了裴和尚晚年的时候,在裴城这个地方买了地,耕读传家。 一代又一代,远离庙堂。 “哦,父亲,跟你聊天真是长见识。” “裴姓在后来的几个朝代,出过不少读书有出息的人,到了宋代,更是出了一个大儒,叫做裴钺的…… 呵,这个人我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