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易学评论》(五十三) (第3/4页)
义人道,性之立也。三才两之,莫不有乾坤之道。 阴阳、刚柔、仁义之本立,而后知趋时应变,故“乾坤毁则无以见易”。 六爻各尽利而动,所以顺阴阳、刚柔、仁义、性命之理也,故曰“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阳徧体众阴,众阴共事一阳,理也。是故二君共一民,一民事二君,上与下皆小人之道也;一君而体二民,二民而宗一君,上与下皆君子之道也。 吉凶,变化,悔吝,刚柔,《易》之四象欤!悔吝犹赢不足而生,亦两而已。 尚辞则言无所苟,尚变则动必精义,尚象则法必致用,尚占则谋必知来。四者非知神之所为,孰能与于此? 《易》非天下之至精,则词不足待天下之问;非深,不足通天下之志;非通变极数,则文不足以成物,象不足以制器,几不足以成务。非周知兼体,则其神不能通天下之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也。 示人吉凶,其道显矣;知来藏往,其德行神矣。语蓍龟之用也。 显道者,危使平,易使倾,惧以终始、其要无咎之道也。神德行者,寂然不动,冥会于万化之感,而莫知为之者也。受命如响,故可与酬酢;曲尽鬼谋,故可以佑神。 开物于几先,故曰“知来”;明患而弭其故,故曰“藏往”。“极数知来”,前知也。前知其变,有道术以通之,君子所以措于民者远矣。wap..OrG “洁静精微”,不累其迹,知足而不贼,则于《易》深矣。一本云“深于《易》矣”。 天下之理得,元也;会而通,亨也;说诸心,利也;一天下之动,贞也。 乾之四德,终始万物,迎之随之不见其首尾,然后推本而言,当父母万物。 《彖》明“万物资始”,故不得不以元配乾;坤其偶也,故不得不以元配坤。 仁统天下之善,礼嘉天下之会,义公天下之利,信一天下之动。 六爻拟议,各正性命,故乾德旁通,不失太和而利且贞也。 颜氏求龙德正中而未见其止,故择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叹夫子之忽焉前后也。 乾三四,位过中重刚,庸言庸行不足以济之,虽大人之盛有所不安,外趋变化,内正性命,故其危其疑,艰于见德者,时不得舍也。九五,大人化矣,天德位矣,成性圣矣。故既曰“利见大人”,又曰“圣人作而万物睹”。亢龙以位画为言,若圣人则不失其正,何亢之有? 圣人用中之极,不勉而中;有大之极,不为其大。大人望之,所谓绝尘而奔,峻极于天,不可阶而升者也。 乾之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乃大人造位天德,成性跻圣者尔。若夫受命首出,则所性不存焉。故不曰“位乎君位”,而曰“位乎天德”;不曰“大人君矣”,而曰“大人造也”。 庸言庸行,盖天下经德达道,大人之德施于是者溥矣,天下之文明于是者着矣。然非穷变化之神以时措之宜,则或陷于非礼之礼,非义之义,此颜子所以求龙德正中,乾乾进德,思处其极,未敢以方体之常安吾止也。 惟君子为能与时消息,顺性命,躬天德,而诚行之也。精义时措,故能保合大和,健利且贞,孟子所谓始终条理,集大成于圣智者欤!《易》曰:“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其此之谓乎! 成性,则跻圣而位天德。乾九二正位于内卦之中,有君德矣,而非上治也。九五言上治者,言乎天之德、圣人之性,故舍曰“君”而谓之“天”,见大人德与位之皆造也。 大而得易简之理,当成位乎天地之中,时舍而不受命,乾九二有焉。及夫化而圣矣,造而位天德矣,则富贵不足以言之。 “乐则行之,忧则违之”,主于求吾志而已,无所求于外。故善世博化,龙德而见者也;若潜而未见,则为己而已,未暇及人者也。 “成德为行”,德成自信则不疑所行,日见乎外可也。 乾九三修辞立诚,非继日待旦如周公,不足以终其业。 九四以阳居阴,故曰“在渊”;能不忘于跃,乃可免咎。“非为邪也”,终其义也。 至健而易,至顺而简,故其险其阻,不可阶而升,不可勉而至。仲尼犹天,“九五飞龙在天”,其致一也。 “坤至柔而动也刚”,乃积大势,诚而然也。 乾至健无体,为感速,故易知;坤至顺不烦,其施普,故简能。 坤先迷不知所从,故失道;后能顺听,则得其常矣。 造化之功,发乎动,毕达乎顺;形诸明,养诸容载;遂乎说润,胜乎健;不匮乎劳,终始乎止。 健、动、陷、止,刚之象;顺、丽、入、说,柔之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